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甘肃见证秦崛起

甘肃见证秦崛起

2025-02-20 12:18 文章来源:甘肃日报  作者:陶兴华 缐育乾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天水放马滩秦简

《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之始祖为颛顼帝后人女脩,女脩吞玄鸟之卵而生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华为妻,生大费。大费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嬴秦之嬴由此而来。嬴秦族与殷商族同属东夷族群,最初都生活在海岱地区。商末周初,嬴秦先祖中潏奉命率领族人“在西戎,保西垂”。清华简《系年》记录显示,周公东征平叛后,秦族余脉被强行迁徙到陇东南地区。清水县李崖遗址是目前甘肃境内发现的最早的秦文化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带有明显的商式风格,这为秦族“东来说”提供了一些实物证据。秦族西迁以后,直到春秋时期还依然保留着东夷族群普遍施行的殉葬习俗,这与周人的丧葬习俗存在巨大差异,被周人视为野蛮落后的行为。

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省礼县城东13公里,现已探明200多座墓葬,其中2座“中”字形大墓被许多学者认为是春秋早期秦人两位国君的陵墓,证明了此处即是秦人四大陵园之首的西垂陵园,也确定了礼县即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毛家坪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磐安镇毛家坪村渭河南岸的二级台地上,该遗址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根据遗存情况,学界将甘谷毛家坪遗址分为A、B两组,其中A组遗存被认定为周秦文化遗存,B组遗存则被认为属于戎狄文化。A组遗存的文化性质又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对应西周时期,后段对应东周时期,而且前后段之间有较强的连续性。曾经担任毛家坪遗址考古发掘负责人的赵化成先生认为,从毛家坪遗址的遗存情况可以看出,秦人早在西周早期就已经在甘肃东部的渭河流域活动。

董家坪秦墓遗址位于天水市麦积区南河川乡,其文化类型与毛家坪遗址相似。

作为秦人最早都邑的“秦邑”主体处于天水市清水县境内,秦邑范围很可能还延伸至天水市秦安县和张家川县境内;“西犬丘”主体位于今陇南市礼县境内,部分区域可能延伸至临近的西和县境内。秦邑和西犬丘曾经先后作为西周、春秋时期秦人的早期都邑而存在,是早期秦人西迁甘肃以后重要的生活据点。

由以上记述可知,秦人西迁进入甘肃境内后,先是呈点状分布,生活在渭河流域。伴随着势力逐渐发展壮大,秦人势力由渭河流域拓展至西汉水流域,点线结合形成面,这个“面”便成为早期秦人在陇东南地区的势力范围,从而为秦人后来的东进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陇南西和县及其周边地区盛行乞巧节习俗,赵逵夫先生认为这是秦人非物质文化的遗存。《秦风》中的一些篇章内容描绘得既生动美好又真实亲切,许多学者认为这反映了秦人在陇东南一带生产生活的场景。

商末周初之时,秦人先祖中潏带领秦族到达甘肃陇东南一带以后,居于戎狄之间,与周边族群在诸多方面产生了交集。在不断交往交流交融之中逐渐形成了以秦族为核心,同时又广泛吸纳周边诸多戎狄族群的复合型群体,即早期秦人。秦族自身的东夷文化与西戎文化、周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地域特色明显的早期秦文化。

刘坪遗址位于天水市清水县城西北25公里,是一处春秋时期的西戎墓葬遗址。刘坪遗址出土器物带有较为明显的地域特色,既有西戎文化的特征,也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秦文化因素。这反映了早期秦人群体形成过程中不同族群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情况,为揭示秦戎关系和秦文化元素组成提供了重要的物证支撑。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