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代印记 》——为人民而艺术丨专访潘锦玲
前言
中国文艺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中,获得不竭的精神动力、思想支撑和艺术资源。展现新时代的壮阔气象,描绘新时代的壮美画卷,书写新时代的恢宏史诗,是当代中国文艺的神圣使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与艺术是民族精神的火炬,照亮着人类前行的道路。“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这不仅是对文化地位的肯定,更是对艺术使命的召唤。艺术,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自人民,更应回归人民,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踏坚实的大地。”这要求我们,在创作中,要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从人民的喜怒哀乐中汲取灵感,用艺术的语言讲述人民的故事,展现人民的风采。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艺术的源泉。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只有扎根脚下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文艺才能接住地气、增加底气、灌注生气,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
“为人民而艺术”,意味着艺术创作要以人民为中心,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期许,也是对艺术作品的评判标准。艺术作品应当是人民情感的共鸣器,是人民生活的写照,是人民精神的食粮。只有这样,艺术才能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应当让艺术的种子在人民的沃土中生根发芽,用艺术的光芒照亮人民的心灵,让“为人民而艺术”成为我们共同的追求和行动指南,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的华彩篇章。
创荣时代:围绕做好新时代文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艺工作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社会主义文艺在新时代的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潘锦玲,出生在澳门,幼受庭训钟情艺术。就学于中国美术学院和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国画系。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文旅部中国国韵文华书画院研究员,中国书画世界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书画世界行澳门交流会主席,(INWAC总会)国际女艺术家-澳门分会会长,法国巴黎世界瑰宝艺术协会澳门分会会长,俄国国际女画家联盟-澳门主席,亚太区美术家联合会副主席,澳门美术协会副会长,比利时世界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海外华人书法家协会、安阳学院书法研究院、中国名家联合书画艺术院、世界文联总会、澳门文联总会顾问等。曾于少时开始历十年获邀参加全澳门庆祝国庆大会美术部义工,担任设计和独力绘画大型跨街国庆牌楼的部分与及全澳国庆大会场户外大型彩牌等。曾任港澳地区和海外多个国家报章、书籍的专栏人物画作者。受特邀设计绘画澳门邮票。纯艺术画多次入选全国和国际美展获比赛各级奖与荣誉奖共数十项,澳门特区政府颁授文化功绩勋章等。多次策划于亚欧洲多国主办国际华人书画展,于意大利联办双个人画展等,长期协办及支持中外各地国际艺术活动。
内行人士评论潘锦玲的作品,表现更多的是人物,曾于欧美洲展出的除了描绘中国古代的新石器时代和唐三彩的艺术图案作背景的人物画,反映深邃的古国文化风韵。她的现代童梦系列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近时应邀参展出席于文莱举行的国际华人书法展,与及在新西兰国际画展的笔会上,她特绘画〝少林功夫传天下〝以传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藉历次远赴国內外交流采风的机会,速写各地的山川、城市和人文风情,亦描绘展示澳门世界文化遗产景观的魅力与及成立特区后的生活风采。作品多以中西技法融合构成澳门本土的艺术风格。潘锦玲长期耕研艺术,富內涵的作品以弘扬中华文化,并献力建设及传播澳门文化为己任,以冀活出生命的价值。
《澳门石仔路上中华情》宣纸水墨设色
《澳门文化达人马若龙的兔灯情》宣纸水墨设色
《国风汉韵》宣纸水墨设色
《镜海天后》宣纸水墨设色
《三域花共妍》纸本水彩
《双玉读曲》邮票设计+绘画
《小城塔影》宣纸水墨设色
《缘繫——书法+画》宣纸水墨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