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这些蛇文物里,隐藏着湖南人的文化基因密码

2025-02-27 13:43 文章来源:潇湘晨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虎食人卣

这些装饰几何纹和包括蛇纹在内的。

动物纹的青铜器群,是湘江流域青铜文化不同于中原传统的主流特点,是中原青铜文化在湘江流域“地方化”的反映。

楚汉之蛇,演化成了蟠虺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蛇”在青铜器上忽然变小了,但数量却变得极为繁多。这就是青铜器上著名的蟠虺纹。

蛇纹在青铜器上的应用经历了从商代晚期的卷尾探首小蛇纹到春秋战国时期的蟠虺纹的演变过程。蟠虺(huǐ)纹是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和玉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纹样。

“虺”在古代一般指首尾有口的小蛇,《国语》中便有“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的记述,三国时期史学家韦昭注“虺,小蛇”。而“蟠”则是对“虺”的形容,即屈曲、盘绕、交叠之意。

简单来说,蟠虺纹是指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小蛇相互蟠绕,构成单元且重复出现的纹样。蟠虺纹的简化主要体现在小蛇头部和眼部的特征逐渐抽象化或消失,其身体组合形态进而成为纹样的主体。蟠虺纹密布的造型在战国时期达到全盛。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