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2025-07-15 17:1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三、法度与超越:“精而密”的哲学意蕴与艺术张力

孙过庭标举“隶欲精而密”,其深层意涵远超技法规范,直指中国艺术精神之核心。

其一是“道”在“器”中显。儒家强调“下学而上达”,道家亦言“道在瓦甓”。楷书之“精而密”,正是通过极致的技法锤炼(“器”),去逼近和彰显那不可言说的宇宙本体与生命律动(“道”)。每一笔的精到,每一空间的妥帖,都是对天地运行之“理”的具象化诠释。此乃“技进乎道”的生动实践。

其二是秩序中的自由。“精而密”所构建的,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形式秩序。然而,真正的艺术生命在于“从心所欲不逾矩”。在森严法度之内,如何注入灵动与个性?历代大家给出了答案:欧阳询险劲奇崛,褚遂良婀娜刚健,颜真卿雄浑博大,柳公权骨力洞达。他们皆以“精而密”为基石,又在此基座上矗立起各自的精神丰碑。这深刻揭示了艺术创造中“戴着镣铐跳舞”的永恒命题——最深刻的自由,往往源于对规律最透彻的把握与超越。

其三是永恒的当下与不朽的追求。“精”要求每一笔都完美无憾,“密”要求整体无懈可击。这近乎苛刻的标准,体现的是书家对作品“永恒性”的执着追求。在挥毫的瞬间,书家需调动全部的生命积累与精神能量,力求将此刻的感悟与技艺凝固为不朽的艺术形式。正如《书谱》所言:“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刹那即永恒,精微即广大。

四、明镜高悬:楷则精神的当代启示

在当下多元而喧嚣的书坛,“隶欲精而密”的古老箴言,依然如明镜高悬,映照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当“创新”成为口号,当“个性”流于怪异,当“挥洒”掩盖了功力的苍白,“精而密”所代表的沉潜、严谨与敬畏之心,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高度,永远无法绕过艰苦卓绝的技法锤炼与对传统的深刻理解。

“精”源于心之澄明,“密”成于气之充盈。书法绝非单纯的手艺,更是心性的修炼。孙过庭强调“君子立身,务修其本”,当代书家欲臻“精而密”之境,必当内外兼修,提升学养,涵养胸襟,使笔墨承载更为丰厚的人文精神。

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精而密”所蕴含的秩序感与和谐美,具有抚慰心灵的力量。它启示我们,在追求个性表达的同时,不应放弃对形式美普遍法则的尊重,对文化根脉的守护。真正的创新,应是在深刻理解并驾驭传统规律基础上的突破。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