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隶欲精而密:孙过庭书论中的秩序与精神

2025-07-15 17:1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孟云飞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孙过庭《书谱》中“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的论断,以精炼之语道破书体本质。其中“隶欲精而密”五字,如金石镌刻,于千年书法长河中熠熠生辉。其意蕴之深邃,远非仅止于技法层面,更指向书道精神与宇宙秩序的深层契合。

一、正名溯源:隶体流变与“精”“密”旨归

欲明“精而密”之真义,首当正名“隶”体。在孙过庭的唐代语境中,“隶书”所指,并非今日狭义之汉代隶书,实为当时通行之楷书(亦称今隶、真书)。此点于《书谱》上下文可证:“且元常专工于隶书,伯英尤精于草体。”元常乃钟繇,奉为楷书之祖;伯英乃张芝,草圣也。此“隶”显指楷则。唐张怀瓘《书断》亦言:“隶书者,程邈造也。字皆真正,曰真书。”唐代以“隶”名楷,实为通例。

“精而密”之审美要求,正是楷书在历史流变中凝练出的核心特质。其萌芽于汉隶规整之波磔,如《礼器碑》之瘦劲严谨;成熟于魏碑之方整茂密,如《张猛龙碑》之骨气洞达;至唐楷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则将“精”与“密”推至法度森严、毫厘必究之巅峰。孙过庭此论,既是对前代楷则的高度总结,亦为后世楷书立下永恒圭臬。

二、毫芒映现宇宙:“精”与“密”的审美解诂

“精而密”二字,看似简约,其包孕之美学维度却如层峦叠嶂:

(一)“精”者,工之极也,心之纯也。

笔法之粹炼:要求点画起收分明,转折提按有度,如“锥画沙”“屋漏痕”,力透纸背而形态精准。欧阳询《传授诀》云:“每秉笔必在圆正,气力纵横重轻。”正是对笔法精纯的追求。一丝不苟,方能臻于完美。

结构之严谨:笔画间穿插避让,部件间俯仰向背,皆须合乎法度,如“排兵布阵”,务求重心安稳,比例协调。如柳公权《玄秘塔碑》,中宫紧收而四维开张,堪称结构精严之典范。失之毫厘,则谬以千里。

心意之澄明:“精”非仅指手上功夫,更是创作时精神的纯粹凝注。《书谱》言:“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心手双畅,摒除杂念,使意念高度集中于笔端毫芒,方能于精微处见真章。此乃技艺与心性的双重修炼。

(二)“密”者,形之聚也,气之凝也。

空间之充盈:点画排列紧凑而不拥塞,字形内部空间(布白)与笔画(墨线)形成张力平衡。观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字内空白分布匀净通透,笔画间气息流转不息,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有限空间内营造无限生机。

气脉之贯注:“密”非死板堆砌,更强调笔势连绵、气韵贯通。点画虽断,而意脉相连;字形独立,而神采呼应。颜真卿《颜勤礼碑》,笔笔相生,字字相续,雄浑之气充盈字里行间,此乃内在生命力的“密”。

精神之蕴藉:“密”承载着书家对世界秩序的感悟。楷书之“密”,象征着儒家伦理的整饬、礼法的完备,是“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哲学观照。精密的点画结构,实为书家胸中宇宙图景的秩序化呈现。

“精”与“密”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无“精”则“密”易流于杂乱无章;无“密”则“精”易失于拘谨刻板。二者交融,方成就楷书“法度精严而神采焕然”的至高境界。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