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小学生学艺术的风气越来越炽热,不少家长恨不得孩子在娘胎时就开始接受艺术熏陶。家长们认为,孩子越早接受艺术熏陶越好,因为有一句话流行很广:“学艺术的孩子不会变坏”。
这是真的吗?近日,广东实验中学合唱团常任指挥谢明晶在做客金羊网的“名师说家教”时表示,虽然学艺术的孩子的价值观、社会观、情感的形成都很正面,“再坏也坏不到哪儿去”;不过,从日后的发展看,学艺术的孩子并非一定就比没学的“更胜一筹”。
艺术并无年龄门槛
谢明晶认为,现代社会里,孩子们有很多途径接触到各种艺术形式,艺术入门不难。但是,很多孩子开始很喜欢学,学了一段时间又不愿学了,这是很自然的表现。
很多家长关心孩子几岁学乐器、学画画合适。“实际上,没有严格界定。孩子对颜色的接受和反应,比我们大人要活跃得多,如果发现他真的很感兴趣,你就用鼓励的态度给他创造这方面的学习条件。”谢明晶说。
不过,谢明晶强调,学习乐器则对孩子的年龄段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学钢琴,孩子要是年龄太小,手小、骨骼软,学习效果不理想。但也有些孩子长得比较健康、比较快,可能三四岁的时候手指就可以用力了。有些孩子手用力稍微慢一点,要到五六岁。所以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
一般情况下,学美术,只要孩子表现出足够的兴趣,你就鼓励他去学,给他创造学习的机会。学乐器的话,比如学小提琴,看孩子手指的长短或者是个头高矮、手指的能力。一旦具备条件,老师也认可的话,孩子就可以开始学习了。
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在中国现行教育体制下,属于孩子自己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因为90%的时间都被课业填满,有时候还要牺牲休息时间来完成作业。怎样把孩子从繁重的学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去做喜欢的事?谢明晶提出,如果可能的话,哪怕能够保持半个小时,也要尽量去保持,久而久之就能练就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
省实合唱团的学生也无法逃避艺术与学习时间上的冲突。他们同样面临着没完没了的考试、没完没了的作业。一天下来,同学们真的是身心疲惫。谢明晶要求他们必须学会合理安排有限的时间。
“人家一个小时或者星期六、星期天,可能就只是做功课,甚至还可以去玩。但是我们合唱团有时候要去训练,一训练就是半天;如果要碰到参加高级别的比赛,之前还有一个封闭性的高强度的训练,那就是连轴转的,天天都要训练,功课还不能落下。这个过程,对合唱团的学生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考验。”谢明晶觉得,人的很多能力是被环境“逼”出来的。
学了艺术情感丰富
很多家长让孩子学艺术,常常抱有“攀比”心理,总想着自己的孩子要比别人强。谢明晶认为,这样不可取。“有一句话叫‘人比人气死人’,家长要多一点观察孩子,而且用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去观察,和他人一比。可能就把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或是天赋给‘比’掉了,或者忽略掉了。”
有的家长还觉得,学过艺术的孩子日后的发展会“超过”没有学过艺术的孩子。对此,谢明晶认为“不一定”。但是,学过艺术的孩子,他的情感肯定比没学过艺术的孩子丰富得多,他的思维的方式也会比没学过艺术的孩子丰富得多。“他的激情,有一些是毫无掩饰地表现出来;但是有一些孩子,可能他不动声色,但是内心情感非常饱满。”
功利心无益学艺术
谢明晶多次率团参加国际比赛,他发现,国外的孩子学艺术是属于“欣赏式”的;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老师、家长都会说“你都是最好的”。“我们出去比赛,我们的孩子就显得很紧张,外国的孩子觉得很好玩,无拘无束。所以他们在台上很松弛、很自然,能自如地发挥。”
谢明晶说,我们的“目的性”太强,甚至变得很“功利”。外国的艺术教育真的是情感式的教育。为让孩子快乐,首先老师、父母表现出一种很喜欢孩子的态度:“你唱得真好听,你弹得真好听,你的表现很完美,”在赞扬中,无形中孩子就会很快乐,他可能会把这种东西传给另外一个人。“这个过程很有意思,最后变得周围的人都快乐了。”
“没有更多功利性、目的性的东西影响他,他纯粹就是学习音乐、美术,这样反而能够使他持之以恒,更能够钻研进去。”谢明晶认为,我们的家长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钢琴、小提琴,非要考级吗?谢明晶认为,考级有“两面性”。一方面,通过考级能对你之前所付出的努力给予积极的评价和肯定;另一方面,如果你纯粹是为了获得那个级别,或者拼命的练习甚至跳级,或者纯粹就是考级,就太功利了。这样,你就会发现,学艺术“真的一点都不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