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中国考古学的诞生地,也是近代中国考古事业成长的主阵地,从甲骨文在晚清时期的发现和近代考古学、地质学及古生物学等田野工作方法的输入都与河南相关,而新中国第一次田野考古发掘工作也是从河南辉县开始的。
记者获悉,第二届“中国考古·郑州论坛”昨天在河南郑州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考古文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齐聚郑州,围绕“新中国考古学70年”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当天,“新中国河南考古七十年成果展”同时在郑州博物馆开幕,展出的既有来自新石器时代龙山文物时期的陶器、商代的青铜器、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玉戈,也有西汉时期的陶器等。
开幕式现场
展出的淅川下寺楚墓M1出土青玉虎形佩
殷墟妇好墓出土青玉戈
河南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发祥地,见证了中国考古科学成长的全过程。1921年,经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考古学家对三门峡渑池县的仰韶村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以彩陶为主要特征的古代遗物,这创了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研究的先河,同时也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1928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派考古学者董作宾,在河南安阳小屯村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安阳殷墟发掘之始,也是中国学术机关独立进行科学考古发掘的开端。
郑州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遗存,新中国成立70年来,郑州的考古工作取得了重要收获。论坛开幕式上,郑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吴福民在致辞中特别强调,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传承有序、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价值重要、地位显著,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