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对于艺术界和艺术教育界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也是大家为之奋斗了多年的结果。为了进一步掌握艺术教育的现状,抓住艺术学升格的重大机遇,推动艺术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在教育部的组织下,前一段时间,我们分两个组对全国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的对象有三类:包括独立设置的31所艺术学院,师范大学的艺术学院和综合性大学的艺术学院。
近10年来,艺术教育的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过去,艺术学科是小门类,除了独立设置的30多所艺术高校和十几所师范院校开设有艺术专业,其他是没有的。而现在全国有1000多所高校都设了艺术专业和学科。艺术教育发展如此之快,当然有可喜的一面,但是令人担忧的事情也来了。
从我们的调研来看,当前的艺术教育和艺术学科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新设的艺术专业存在同质化倾向,有的甚至是低水平重复设置;二是新设的艺术类专业缺乏学术规范。比如,艺术设计专业现在是高校设置最多的,美术类院校、综合性大学、师范类院校都设有设计专业,其他设置比较多的专业还包括动漫、节目播音与主持以及音乐类的通俗音乐和传媒,这些新专业的设置不仅存在同质化的问题,重复设置,而且没有规范。三是走样式的培养。以音乐类为例,我们调研中曾经看过一些学校的课堂,试唱练耳课,几十人一个班,真的是走样式的培养。
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我们抓住学科目录修订与调整的机遇,很好地梳理、建构和完善艺术学科的体系。需要研究五个一级学科以及下面的二级学科,应该怎样设置更合理,它们的学术标准、规格应该如何制定。只有学科设置合理,学术标准清晰,人才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从音乐院校的情况来看,当前的音乐学院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
一个是单科性的音乐学院走向综合。除了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其他的6所音乐学院都已经成为综合性艺术学院,设置有音乐、美术、戏曲、舞蹈、传播等学科。
第二,应用类学科发展过快,学术积累不够扎实。像新媒体音乐、网络音乐等,到底它的知识结构、学科体系应该是怎样的,需要认真探索,而从整体上看,这些新专业的规模扩张速度过快。过去音乐类院校基本上都是优势传统学科,而现在只有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这3所原来文化部直属的学校还在坚守着高精尖人才的培养责任。中央音乐学院的规模没有大的扩张,学校的在校生从本科到博士只有1800多人。
第三,教师的储备严重不足。要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教师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现在,全国有120多万艺术类在校生,而教师很多都是转行而来的,教师储备严重不足,而且转行而来的教师其教学能力的提升非常迫切。
音乐院校发展中的上述特点对一些传统优势学科的冲击和影响很大。近10年传统优势学科发展有些滞后,尤其像民乐,还面临很多挑战。
面对学科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建议:
第一,借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的机会,全国的艺术教育工作者、艺术家应该抓住艺术学升格为门类的机遇,共同努力,把艺术学学科体系建设好。在完善艺术学科架构体系方面,我们的挑战还很多,需要大家通过扎实研究,比如艺术史怎么教等等,一步步推进。
第二,学科规范、学科定位的问题。艺术学升格为学科门类之后,艺术学科建设、艺术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更大的平台。不过,面对着这样的机遇,我们不能盲目地大干快上,而要有一个严格的准入标准,要严格把握准入标准,为学科建设储备学术力量和人才。要根据教育教学实力,明确自身定位。比如我们是单科性专业院校,就要发挥我们自己的优势,坚守为国家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定位;师范类院校的主要定位是培养师资;而综合性大学则是要研究提高综合素质的问题。学科定位非常重要,如果定位不清,不仅会分流生源,而且还会动摇教师队伍。
第三,艺术学科的建设,特别需要跟文化艺术事业发展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因为在艺术发展的历史上,许多专业院团就是由学院培养的专业人才孵化而来的。所以,我们希望再深入院团进行调研,与需求直接对接,这与我们的学科建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我们在人才培养、在科研和创作的过程中,还特别关注传统优势学科的传承创新问题。对于传统学科,比如民乐表演、室内乐等等,近10年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传承创新的有效途径,我们特别希望能在学校与政府、学校与院团、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协同创新,通过舞台和讲台的紧密结合,通过相关艺术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推动艺术学学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