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木版年画市场缩小 传承人用老版印藏品

木版年画市场缩小 传承人用老版印藏品

2011-12-27 11:22 文章来源:半岛都市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贴年画曾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春节习俗,在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研究会会长宗成云儿时的记忆中,一进腊月门,村里家家户户都在挑灯夜战赶制年画,货商从四面八方赶来等着拿货。而12月25日,记者探访发现,这两年,村里生产年画供应春节市场的仅剩两户人家,“窗户越来越大,门从双门变成了单门,很多传统年画从规格上就不符合市场了”,建筑风格的变化、人们过年习俗的更新和胶印画等现代画种的冲击,都让古老年画越来越难觅一面安放的“墙”,其中有着200年历史的宗家庄木版年画也面临着传承难题。

市场小了:

夫妻忙一月能挣三四千

平度宗家庄木版年画已有200年的历史,创始人宗有明从潍坊杨家埠带回来了木版年画的技术,并发扬创新,让宗家庄也成了名副其实的年画村,与杨家埠年画“大红大绿”的风格相比,宗家庄的年画以细腻见长 ,人物形象朴拙 。“上世纪三十年代,全村50多户人家,搞年画生产的就有30多户”,在宗成云的家中,他拿出一个笔记本,让记者看他统计的宗家庄年画字号表,宗成云爷爷宗景仁当年成立的叫“东增盛记”。

出生于1944年的宗成云记得上世纪50年代,家里还雇着五六个工人生产年画,“以前都是收了小麦和地瓜后就开始制作年画,一进腊月,村里好多人家都要天天加夜班,来买货的人有徒步来的、有推车来的,都住在村里等着拿货”。现在,这种热闹的景象已经远去,宗家庄今年只有两户人家还在为春节市场生产年画,且12月25日当天,仅有一户人家在开工,记者赶去的时候,宗瑞心和妻子正在忙活着给画套色,墙上贴着几幅样品,一幅卖四毛钱或六毛钱。

当问及生意如何时,宗瑞心说夫妻俩忙活一个月也就挣个三四千元,在外面做个瓦工一天还能挣三四百元呢,现在在家里做这个就图个屋里炭火烧得旺旺的,不遭罪。

宗成云告诉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年画的市场越来越小,“现在都是大窗户,老版年画贴上去都显小了,而墙面却越来越窄,专贴在窗户两旁的‘窗旁’也贴不下了”,除了建筑风格的改变让一部分年画退出市场外,年轻人过年观念的转变也让许多年画越来越少人问津,大胖娃娃、戏曲题材的“炕头画”被挂历、十字绣等取代,“现在的年轻人也都知道要发财就得自己拼搏,买财神、灶王爷等神供画的也少了”。

而年画现在也有了机器印刷,又挤压掉了一部分手工木版年画的市场空间。宗家庄的宗瑞杰老人以前家里也生产过年画,好的年景里,500张一令的纸,一年冬天他们家要用掉140多令,但从1985年开始就不再做了。

另辟蹊径:

用百年老版印制收藏品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宗成云也保留着家庭作坊,但意识到春节市场不仅价格低廉而且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他已经只供应礼品、纪念品、收藏品市场了,“我的年画用的都是老版印刷,且都是用宣纸印的,然后再装订成册”,宗成云向记者展示了一册有38张的年画,售价是128元。现在,除了在夏天空气湿度大的时候,需要停工两个月外,宗成云雇了四个人的作坊基本常年生产,一天能印400多张,一年约收入五六万元。

宗成云认为年画朝礼品、收藏品方向发展还有一定的前景,目前一些公司都喜欢送这类文化产品给客户,前段时间一个单位一次性向宗成云订购了4万元的年画。但这样的个案很难推广,宗成云收藏了400多张、150多套木版,其中很多是清代传下来的,“除了家传的,很多是我 1997年前后收购来的”,宗成云说当时正好是人们不重视老版的时候,村里经常来以极低的价格收购的小商贩,因为不舍得这些“老物件儿”,宗成云也出手大量收购老版,“我怕不收,这些木版就都流失了,今后这一段历史也都没法研究了”。

 

传承挺难:

变着法儿让孙子学刻版

1999年,宗成云提前从村支书的岗位上退下来,专心在家搞木版年画的研究与制作,当时木版年画还没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宗成云之所以这样做,源于始终无法忘却的年画情结。

“我从7岁开始就偷偷地在父亲开的作坊里给年画套色,当时身高还够不着案子,都要踩个小板凳”,宗成云说之所以偷偷的,是因为年画是用来卖钱的,父亲当时怕他印坏了所以不让他碰。直到有次被父亲抓了个现行,严厉的父亲看了他套的色后没批评也没表扬,宗成云就知道这说明自己做得还不错,从那以后就陆续接触了刻版、调色等制作木版年画的全套流程。

现在,宗成云思量的是如何将自己的这些老版和制作工艺传承下去,“现在我二儿媳妇跟着我学印刷,但木版年画最重要也最难的是刻版”,宗成云在培养自己19岁的孙子宗康康,“他开始也不愿意学,我就先教他简单的刻字,变着法儿鼓励他,让他刻个‘自立自强’四个字的版,再带个他名字的章”,宗成云一步步悉心培养着孙子,希望有一天孙子能像自己那样爱上木版年画。

采访手记

六毛钱的背后

在宗瑞心家,记者看到一种可以从中间裁开分别贴窗户两旁的年画,市场上卖6毛钱一张。宗成云说这种画俗称“窗旁”,而当问他制作这样一幅画需要几道工序时,这个原本对年画知识了如指掌的人都说“这我还真搞不清楚”,因为工序实在是太多了。

在制版阶段,首先要选材,宗成云说以前的老版用的都是野生的棠梨木,这种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细密,现在则大都用人工栽培的普通梨木代替,不仅刻起来吃力、生硬,而且容易变形。让记者惊讶的是,一块只有400平方厘米的小版也需要用三块梨木拼接起来,这叫“整版”,宗成云说这样刻意拼接起来的版不易变形。随后将版刨平、贴上纸样,然后就可以照着纸样刻版了。“初刻出来的版纹路比较浅,接下来还要用锤子敲着刻刀加深纹路,完全刻好后把纸样清理干净,就可以用于印刷了”,听来似乎也不太复杂,但是采用套色印刷的木版年画一个颜色就需要一张版,如果一张年画上需要五种颜色,就需要五个迥然不同的版,每个版都分别将需要套色的部分凸出来,而年画中少则用到三四种颜色,多则用到8种颜色。单是刻一张年画所需要的版,可能就需要大半年的时间。

真正需要印刷时,第一遍印的是黑白线条的底稿,然后再一遍一遍地套色,在工作台上翻纸和压印也需要掌握很好的平衡,否则套色套偏了一张年画也就废了。套色完毕,再经过一两天的晾晒让着色干透,年画才能被拿到市场上出售,过去它只能卖几分钱一张,现在也不过是几毛钱。其“廉价”背后却是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在这种成本倒挂的情况下,其逐渐淡出市场似乎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与更为艳丽却显得呆板的机器印刷的年画一比较,我们就知道为何要呼吁保护这门古老的手工艺了,每一张手工制作出来的年画都像有生命似的,制版中的每一次雕琢刻印,套色中的每一次手随心动,都赋予了每张版不可复制的个性与神韵。我们留恋这种附着生命印记、鲜活生动的手工艺品,我们留恋专注宁静、仿佛时光都更悠长的手工艺时代,以及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文化积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