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56岁成都艺术家南美搭顺风车追逐格瓦拉足迹

56岁成都艺术家南美搭顺风车追逐格瓦拉足迹

2011-12-28 08:06 文章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如果连艺术家自己都放弃了浪漫幻想和实现梦想的努力,艺术还有什么希望呢?”这是成都著名当代艺术家何工出发前在电话里对成都商报记者说过的一句话——上月底,何工离开成都,辗转前往美国,最后在上周末抵达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将于本月底从那里启程,踏上一条艰难陌生的“理想之路”——重走传奇者切·格瓦拉的“摩托车之旅”。从这个孕育了博尔赫斯、卡萨雷斯等文学巨匠的南美城市启程,何工将孤身一人穿越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寻找那位伟大的传奇者当年留下的梦想之影,亲睹这片热土如今的面貌。

“何工对艺术还是很虔诚的。”周春芽曾这样赞叹过他,“很有理想的一个人。”早在今年2月,成都商报就曾独家报道了何工的这个计划。在梦想开始变为现实之际,成都商报也将与这位艺术家携手,推出“重走切·格瓦拉之路”的专栏,每周不定期与读者们分享何工途中的经历、见闻等,让大家通过这位本土艺术家的眼睛,一同踏上那片遥远的大陆,寻找每个人自己心底的梦……

有遗憾,摩托车开得不好

1951年,年轻的医学系学生切·格瓦拉在自己的好友、药剂师阿尔贝托·格拉纳多斯的建议下,决定休学1年环游南美洲。

途中的见闻与体会,格瓦拉后来都写入了他的《摩托车日记》里,而这本书是何工的最爱之一。何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确实是个很纯粹、怀抱理想的人,他还在秘鲁的一家麻风病院里当了4个月义工。”在圈内众人眼中,何工以“理想主义精神”而闻名,无论心灵里或现实中,他总是在寻找一片远离喧嚣的艺术净土,重温“在路上”的漂泊之感。

因此,虽然已经56岁,但何工依然激情澎湃。他只是遗憾自己摩托车开得不好。“我最初想过从美国运一辆吉普车去阿根廷,但操作起来实在太麻烦。”为了避免拖延时间,何工最终选择了把自己交给运气和道路,视具体情况以租车、雇车、乘公共汽车、长途客车和搭顺风车等方式赶路。“途中我会与当地人交流,也包括艺术家,同时还会沿途写生、写日记、拍摄短片。”值得一提的是,何工还会到切·格瓦拉做过义工的那个秘鲁麻风病院做义工,

出发前,何工兴奋到失眠

抵达美国后,何工主要的工作就是办理签证和准备途中的装备,同时坚持每天记日记,将自己的日常工作、准备进展和心情等一一记录。通过他传给成都商报记者的日记照片,记者看到。美国当地时间12月22日晚上,准备出发的何工失眠了,他在日记里写道:“这把年纪还如此兴奋,也挺好的。”他也诙谐地表示内裤上缝的那个装钱的暗袋,装进钞票后挺不舒服,最后索性去掉了。“想来也是,抢匪肯定要搜身的,哪里藏得住呢?原始的防御不灵。”

北京时间12月24日,何工从洛杉矶起飞,搭乘10小时飞机到达秘鲁,然后转机前往智利,最后再转机,终于到达布宜诺斯艾利斯,住进事先在网上订的一家家庭酒店。“在网上比照图片订的简直是庄园式的家庭旅店,到跟前一看,我几乎以为是地址弄错了,可想图片与现实差别有多大。”何工在微博里写道。显然,酒店条件很简陋,“但是推开房门,对面的建筑上还有一个当代雕塑。”另外便是房费便宜,每晚只需13美元。

“老板蓬头垢面,一直说对不起昨天晚上喝多了睡晚了。很自然,我和老板聊起切·格瓦拉,他将是第一个回答我问卷的人。”何工透露,自己将沿途采访当地人,了解他们心目中的切·格瓦拉。“老板一再交代:进出必须锁房门和大门,一定不能把相机背在包外,一定要有个紧急联系电话,万一住客有个三长两短他好通风报信!”何工早已告诉过记者,这一路非常艰险,尤其是一个人走。“途中要翻过高原,穿过沙漠,还有一段行程是没有铺设公路的,只能在野地里走。我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什么情况,一切都是未知。

切·格瓦拉旅行路线简介

1951年12月29日,年轻的医学系学生切·格瓦拉和他的好友格拉纳多斯一起,骑着摩托车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用了8个半月的时间,走过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地,然后在委内瑞拉乘飞机途经美国迈阿密,返回布宜诺斯艾利斯。

“写下这些日记的人,在重新踏上阿根廷的土地时,就已经死去。我,已经不再是我。”——切·格瓦拉(1952年,当他结束旅行后)

何工简介

著名当代艺术家,1955年出生于重庆,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美术系,1985年获四川美术学院硕士学位,期间以油画《旧事依稀》等作品表现出对人物思想活动的关注。1986年后赴美国和加拿大学习,并广泛参加国际学术研讨和创作活动。在研究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潮的过程中,进行绘画和装置与观念艺术实践,有装置作品《这不是五月花号》、《方舟》、油画《欧洲车站》系列等作品,表现了跨文化的感受与思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