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影响
《我在故宫修文物》
让大众对文物有了兴趣
2016年,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火了。纪录片中,屈峰的一段话被不少人称为经典:“中国人做一把椅子,就像在做一个人一样,他是用人的品格来要求这把椅子。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所以,故宫的这些东西是有生命的。修文物的目的是为了让它传播文化,不是为了保留一个物品放在那儿。”
屈峰表示,这段被热议的话,并非自己对着镜头说出来的,而是和同事聊天时随口想到说出来的感悟,“没想到这段话被摄制组的人偷拍下来了,很多网友都觉得是特意说出来的,其实真不是,当时就是在聊天。”
纪录片播出后,钟表修复师王津、青铜修复师王有亮、书画装裱师杨泽华以及屈峰被人们所熟知,年轻一代的网友们发现,原来故宫深处的这些文物修复师们那么“帅”,如果说文物本身蕴含着历史凝结的美感,那么这些文物修复师因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儒雅气质与全神贯注投入文物修复的神态就是现代人所罕见的活的“艺术品”。
“纪录片的火热让我们感到非常惊讶,也非常感动,我们这些文物修复人员一下子意识到,原本我们从事的工作竟然也能获得全社会的认同。”屈峰说。
屈峰表示,纪录片的火热最大的意义是让无数以前不了解文物医院的人了解到了文物修复这样一个隐居幕后的工作,并且对这个冷门工作、对文物有了兴趣。如今,故宫文物医院每次招聘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80多个名额能吸引4万多人报名应聘。
故宫文物医院,正吸引着无数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加入,让有着600年历史的故宫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