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年的飞速发展与五年的低迷困顿,如今的翡翠行业正处于一个转型、洗牌的关键时刻。十多年前,靠政策红利、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所赢得的行业盛景,在我们可见的未来,恐怕已难以重现。时过境迁,如今的翡翠行业正面临着不断变化的挑战。
翡翠“黄金十年”根源简析
在翡翠行业,很多人都很怀念2003-2012年间的行业盛景——原石拍卖价格屡创新高,零售价格日新月异,大量游资涌入翡翠行业,商家有货不愁卖。遗憾的是,那段得益于经济发展、政策引导、文化需求、社会变化、舆论导向等因素而成就的百年盛况,已成为难以复制的历史。
从宏观上来看,彼时的行业盛景得益于下列影响:
1、特殊的历史背景
当时正值国民经济稳定发展时期,国民对未来充满信心。超发的货币产生通胀压力,多余的资金让投资者急于寻找投资、消费的渠道,房地产、奢侈品消费等领域都得以快速发展。
2、行业发展处于成长期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珠宝消费断层后,普通消费者眼中的翡翠仿佛蒙着一层神秘面纱,渴望拥有的消费欲望催生了市场热度。
3、国民文化需求的转变
经济发展使得国民从吃好穿好的物质诉求转向精神层面,收藏成为热门,翡翠珠宝作为入门级的艺术文化产品受到青睐。
在微观层面:
1、供需不平衡
翡翠的原产地不在中国,供给受到很多牵制。有限的原材料进入中国后,难以满足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翡翠价格在增长高峰期,每月涨幅达30-40%,涨幅再次影响国民预期,贪欲让其价格出现持续的非理性高涨。
2、投资盲从
高利润引来各路投资客,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赌石曾一度引发投资热潮。许多抱着保值增值目的盲目投资的消费者,却苦于行业缺乏完善的二级市场,难以及时变现退出,至今尚有不少投资客手中仍积压着大量原料或成品。据报道,近五年从业者大量退出,仅瑞丽一地就减少5-10万人。
3、舆论误导
翡翠行业的环节太多,信息严重不对称,不够深入和全面的媒体报道误导投资客以为这是一个暴利行业。结果是,不少人慕名而来又铩羽而去。
4、消费者缺乏专业的翡翠知识
许多消费者对于翡翠的了解极为有限,多是道听途说后,随大流消费。
总言之,促成翡翠行业黄金十年的非理性因素太多。如今,时间已戳破了投资、投机、哄抬所造成的“泡沫现象”,让市场渐渐恢复理性。昔日盛景在我们可预见的未来,怕是难以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