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敦煌女儿樊锦诗:我等着大家批评我的研究(组图)

敦煌女儿樊锦诗:我等着大家批评我的研究(组图)

2019-10-25 16:04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徐明徽 实习生 魏亚霖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她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风华正茂的北大高材生,却奉献了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荒野大漠的七百三十五座洞窟,一待就是五十多年。她就是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

近日,樊锦诗的新书《我心归处是敦煌》出版,这是她的口述史,由北京大学顾春芳教授记录撰写。10月21日,樊锦诗接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邀请,回到母校介绍了这本新书,并和读者们畅谈了自己的学术经历和敦煌文物保护。

樊锦诗在莫高窟第272窟

在《我心归处是敦煌》中,樊锦诗首度直面读者,亲述自己不平凡的人生:在北京大学考古系师从宿白、苏秉琦等考古名家的青春求学往事,与终身伴侣、武汉大学考古系创始人彭金章先生相濡以沫的爱情诗篇,五十多年坚守大漠、守护敦煌,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以高精科技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艺术之美的动人故事……

本书独家收录了一批从未公开过的资料,展现这位传奇女性的志业与爱情、困境与坚守,深度解读敦煌艺术崇高之美,全面呈现敦煌石窟考古和莫高窟文保事业的筚路蓝缕,详细披露莫高窟“申遗”及“数字敦煌”背后的故事。

樊锦诗介绍,中国的石窟寺考古始于她的恩师宿白教授。“宿白先生的《白沙宋墓》一书,堪称50年代的学术典范。在此之后,宿白先生又把目光转向了云冈石窟研究,这实际上是第一次把石窟寺考古和理论结合起来。1996年结集出版的《中国石窟寺研究》一书,至今仍是考古系师生的重要参考。”

宿白教授为中国石窟寺考古奠定了基础,但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石窟寺考古要完成的工作远远没有完结。樊锦诗说:“考古的重要性,就在于它能提供基础材料;所谓的基础,就是要包括所有方面的材料。敦煌研究院的意义,在于保存并毫无遗漏地提供所有的资料,给政府,社会和研究者。从而使得不同学科的学者,都可以根据这些资料,研究出不同的方向的成果。”

樊锦诗进一步举例,比如研究壁画,不能只关注壁画本身,只关注上面的故事,要深入到壁画本身的材料,所用的颜料等等。研究塑像,要知道塑像胳膊里用的木头是什么木材,从而进一步去研究木材使用和时代变迁之间的联系。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