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张字条与背后的权力者
宽正六年(1465年)、足利義政于兰奢侍右侧削取。
天正二年(1574年)、织田信长于兰奢侍中央削取。
明治十年(1877年)、明治天皇于兰奢侍左侧削取。
仔细看兰奢侍的图片可以发现,兰奢侍上有削取痕迹与三张字条,从右至作依次记有“足利义政拜赐之处”“织田信长拜赐之处”及“明治十年依敕切之”。这三张字条背后,是日本叱咤风云的权力者与天下第一名香之间的故事。
字条上最早的记录来自足利义政。足利义政为室町幕府第八代将军,是创造室町幕府全盛期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之孙。宽正六年(1465年),足利义政参拜春日大社,前后七日停留奈良。《实隆公记》中记载了足利义政切取兰奢侍一事——足利义政一日命人开封正仓院宝物,割兰奢侍香木一块取用。而江户时代的《香道秘传书》中曾提到将军家有代代切取兰奢侍之旧例,实际上只有足利义满、足利义教、足利义政三人的记录可考。
中部字条上的人是织田信长,日本战国时代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赫赫有名的大名,被誉为“日本战国三杰”之一。天正元年(1573年),足利义昭遭织田信长击败,从京都被放逐。至此室町时代终结,自应仁之乱起持续百年以上的战国乱世步向终结。
次年三月二十三日,已经站上了国家权力巅峰的织田信长派遣使者,向东大寺提出“希望拜见东大寺灵宝兰奢侍”的申请。此次单独选中兰奢侍,一部分原因也是看中了“敕封宝物”的名声,由此可见兰奢侍在正仓院宝物中的特殊地位。
收到申请的东大寺大惊,急忙商量应对,正要回复道“宝藏是敕封之物,非敕使不可开封”之际,三月二十八日,信长及其随行武将已早早到达了东大寺拜访。东大寺万不得已,只好拿出宝物。信长与东大寺的僧众一同见证了自足利义政以来一百余年后兰奢侍的首次开封。
随后,信长将兰奢侍与装兰奢侍的箱子一同带至多闻山,由佛像雕刻大师用锯取下一寸四分(4厘米)的两块香木。信长宣称:“一块将带回禁里(天皇),另一块由我拜领。”
不久之后,尝到甜头的信长又派使者将正仓院另一名香“红沉”(全浅香)运至多闻山城,被东大寺以依先例只能切取兰奢侍为由,强硬拒绝了其割取的申请。最后信长无奈,仅做参观,未能如愿以偿取香。
天正二年(1574年)四月三日的相国寺的茶会上,信长各以一包兰奢侍香木赠与千利休与津田宗及,此又为一段文化史上的佳话。自此,兰奢侍的芳名又经茶会上在座名士们口口相传,知名度更为跃升。今名古屋爱知县真清田神社仍存有信长所割取兰奢侍有5分(1.5厘米)长,放置于玻璃瓶中。
信长之后,迎来了丰臣秀吉的时代。天正十七年(1589年)十月,关白秀吉前往奈良方向,一时间秀吉要来割取兰奢侍的流言四起。然而秀吉仅于奈良小住了一日便早早启程去往郡山。文禄三年(1595年)三月十八日,太阁秀吉要前往东大寺割求兰奢侍的消息再度传开,人心不安,结果仍是并未成行。对于截取兰奢侍之事如此紧张,怕也是被如信长般蛮横的权力者强行取香后东大寺僧众留下的后遗症了。
到了庆长七年(1602年)六月十一日,德川家康前往参观正仓院修理情况。可想而知,家康此次出访奈良是为割取兰奢侍而来的传闻再起。然而事实上家康当时仅于正仓院参观了兰奢侍。
手握天下权力的家康显示出了对兰奢侍的兴趣,却为何没有割香呢?《当代记》中记载,家康实际上有割取兰奢侍之心,可听说割取兰奢侍会令使人短命,最终悻悻作罢。林罗山《本朝通鑑》中记载有“割香遭厄”之逸事。据说大久保长安曾偷偷切取兰奢侍一小片,而后他获罪被抄家,此时大久保长安的割香之事才败露。
不论如何,从江户时文人对于兰奢侍截香问题的高度关注来看,兰奢侍的美名与统治者权威之间的紧密关系可得而知之。
次年,庆长八年(1603年)二月二十五日,正仓院修理开始,家康赠给正仓院三十二个唐柜。对于当时的正仓院来说,家康是事实上正仓院最大的保护者。
历史转到了维新开化的明治时期。明治十年(1877年)二月,明治天皇去往关西参加庆祝京都与神户间连通铁路的开业典礼。九日,参拜春日大社,之后去往正仓院参拜宝物,并带上了香炉,现场截取香片焚香品闻,《明治天皇纪》中记录了这次截香。
至于明治天皇为何突然改变切口的位置,在远离前两处的地方截香。据金平亮三氏介绍,似乎是梢部的香质更为优良。
明治天皇行幸关西之时,正值日本西南战争之前,时局动荡不稳。在天皇亲政的国家体制下,明治天皇举行此次大和行幸,似有夸示明治政府的权威之意。包括截取兰奢侍,也可以看成是行幸其中的一项特别环节。字条上点出“依敕切之”,也可看出明治天皇不愿与武将等人为流,显示了天皇家族“名正言顺”的威严。
沉水漂来,燃香礼佛
一根香木,便可与日本历史勾连出千丝万缕的关系,产生了诸多的趣闻逸事,从中也可看出香文化在日本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提起兰奢侍,便不得不讲到日本对于香的关注与使用的历史。兰奢侍属于沉香的一种,沉香与日本香文化的开端有着紧密联系,最初是作为日本香文化的“使者”被人们所熟知的。
日本用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约六世纪左右,《日本书纪》记载, 推古三年(595年) “夏四月,沉水漂着于淡路岛,其大一围。岛人不知沉水,以交薪烧于灶。其烟气远薫,则异以献之。”沉香漂来与异香远薰,是日本人初识沉香时留下的印象。
香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佛教中,焚香乃是对佛的至高供养之一。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中便有“种种供养,华、香、璎珞、末香、涂香、烧香、缯盖、幢幡、衣服、伎乐,乃至合掌恭敬。”之语。僧人们在香气缭绕之中,凝神静气,参悟佛法,自香气中见到佛祖显形之事亦时有记载。
焚香习俗伴随着佛教仪式一同传入日本,最初仅于寺院重要法会活动时,燃香供佛、清静坛场之用。唐天宝二年(743年),鉴真和尚携佛具、经典渡日,同船携带的还有沉香、甲香、安息香、薰陆香等六百余斤香料。这六百余斤香料梯山航海,自中国、或经由新罗传入日本,是为极珍之舶来品。
香传入日本以来,最初,仅有宫廷或大寺院等处可焚香。正仓院宝物与香,可谓渊源颇深。光明皇后将圣武天皇的遗物献纳给东大寺卢舍那大佛,正仓院宝物由此而来。东大寺卢舍那大佛造立所依的根本圣典《华严经》中,便有烧香偈“戒香定香解脱香,光明云台遍世界。供养十方无量佛,见闻普熏证寂灭。”东大寺、法隆寺等大寺院中,保管有举行法要仪式所用的香木。
到了室町时代,五山的禅僧们在举行法要之时,需念诵香语,留下了众多燃香供佛的记录。其中很多是用汉文所写,并引用大量中国典故、香书等。如室町时代中后期五山文学代表人物之一的临济宗禅僧横川景三有《香语》云:“拈香云:香严童子来么试听撰和合方。枣膏昏懞,是名地狱道香;甲馢浅俗,是名饿鬼道香;麝本多忌,是名畜生脩罗香;沉实易和,是名天上人间香。”
横川景三以数种香的不同性质与六道轮回作比,种种香名,信手拈来。其中引用了宋代范晔所撰《和香方》中“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沈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于馨烈,乃当弥增于尤疾也。”之句,颇有趣味,可见当时人们对于香的性质的把握与了解程度之深。
香与文化生活
正仓院展中,几乎每年都会展出与香有关的器具类,也体现出正仓院与香事的紧密关系。第一次东京博物馆举办的正仓院展览中便展示了沉香桦缠笔、金铜火舍、铜熏炉、沉香把鞘金银珠玉刀子、沉香木画箱等香文化相关的宝物。本次正仓院展览中,除香木之外,另有展出若干件香炉。
香炉原为佛前供养之一,在日本的佛教当中,香炉与烛台、花瓶一起,被称为佛教供养“三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