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五篇佚籍失传2300多年后重光于世(组图)

五篇佚籍失传2300多年后重光于世(组图)

2019-11-27 12:25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李扬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楚人以长达3230字写就的长篇政论文章,究竟表达了怎样的治国思想与理念?清华简中最新发现的出土文献中唯一一篇先秦法制史文献,勾勒出哪些不为人知的先秦时期司法制度?

近日,由中西书局出版的《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九辑整理报告在清华大学发布。《治政之道》《成人》《廼命一》《廼命二》《祷辞》等五篇佚籍,在失传2300多年后重光于世,为先秦时期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见的新材料。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中的《成人》篇。◆《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书影。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玖)中的《治政之道》篇。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供图 冯晓瑜制图    

清华简:最大限度展现先秦古籍原貌

清华简是2008年7月由校友赵伟国从境外拍卖所得后捐赠给清华的2000多枚竹简,其出土时间、流散过程已不得而知。竹简上记录的“经”“史”类书大多数前所未见。经碳14测定证实,清华简是战国中晚期文物,从文字风格看主要以当时楚国的为主。因清华简在秦统一之前就被埋入地下,未经“焚书坑儒”影响,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研究它们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初期面貌和发展脉络。入藏清华大学后,在李学勤先生主持下完成了清华简一至八辑整理研究报告,对中国历史学、古文献学和古文字学等多学科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

清华简第九辑整理报告共刊布竹简124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篇题作《成人》的文献,通过王与成人的问答,集中阐述了先秦时期对法制观念、法律意义、司法制度、刑法原则的认识,一些语句可与《尚书·吕刑》对读。而3230字的《治政之道》则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知篇幅最长的单篇政论文献,全篇气势恢宏,既有修身、治国、教民、选贤等典型的儒家思想,也有道家、墨家、法家思想,体现出杂糅百家的特点。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黄德宽教授介绍,五篇佚文为古代思想史、古文字学等学科提供了新材料。其中,《治政之道》《成人》等篇对先秦思想史、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治政之道》的“同篇异制”现象,丰富学者对先秦竹书形制的认识,对建构先秦简帛文献学和出土竹书的编连整理都有启迪意义;《廼命》两篇和《祷辞》的发现有助于先秦文体学的研究。

《成人》:出土文献所见唯一先秦法制史文献

《成人》篇是一篇楚人论述法治的文献。这篇简文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见唯一一篇先秦法制史文献,它的发现将对先秦法制史研究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成人》篇共30支简,简文主要记述了“成人”向王(后)陈述典狱刑法等内容。《成人》篇开头谓司正失刑,妖象横生,王遂征询群臣,以求对策。由此引出“成人”回答王的四段言辞,每段都以“成人曰”发端。“成人曰”第一段开宗明义,论述法律乃治国纲纪,得之则兴,失之则亡,从正反两面论述了法治的重要性。成人认为“司正荒宁”,刑法沉滞,就会出现“五无刑”,以致祸乱并出,邦家不宁。“成人曰”第二段陈述典狱司正断案的原则,即如何维护司法制度,秉心中正;案断刑狱要兼听“两造”陈述,广泛采证,稽查案件疑点,参考对比相关案例来最终定谳。这段论述涉及“刑”之“五无赦”“五争”“五常”“五正”“五罚”等重要法律概念。“成人曰”第三、四段,以嘉榖“五时”生长为喻,提出“德政亦用五时”,告诫王毋败坏刑法,要以法循绳百姓过失。

黄德宽介绍,根据简文“成人”的言辞口气,“成人”应为“年老成德”、资高望重的辅弼之臣,而简文中的“王”,应是楚王。“成人”在论述法治的意义时说:“古天氐降下民,作之后王、君公,正之以四辅:祝、宗、史、师,乃有司正、典狱,惟曰助上帝乱治四方之有罪无罪,惟民纲纪,以永化天明。”这段话与《孟子·梁惠王下》所引《书》“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是一脉相承的,显示出《成人》篇对西周法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成人》与《尚书·吕刑》的关系更为密切,如简文说“凡民五争,正之于五辞,五辞无屈,正之于五常,五常不逾,正之于五正……五正之疵,惟交,交惟过,过而信。”《吕刑》作“两造具备,师听五辞,五辞简孚,正于五刑;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五过之疵,惟官、惟反、惟内、惟货、惟来”。简文与《吕刑》内容和文字都相近,显示《成人》篇与《吕刑》的密切关系。顾颉刚曾怀疑“《吕刑》可能成于楚”“乃楚之刑书”。楚简《成人》的发现及其与《吕刑》的密切关系,对顾颉刚关于《吕刑》“成于楚”的说法或许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治政之道》:长篇政论阐述战国治国理政思想

《治政之道》篇共43支简,简尾有编号,首尾编联无阙。经研究发现该篇与第八辑《治邦之道》所收27支简属于同一篇文献。复原为一篇文献后,该文共有70支简组成,约3230字,合成一篇后,是出土文献中目前所知篇幅最长的单篇政论文献。

《治政之道》是一篇罕见的长篇政论文章,简文鉴古论今,气势恢宏,纵论治邦理政之道,主张为政者当自上始,修身修德,施教以用民;举而有度,兴贤用能,勿使令色富贵;勤恤百姓,度力以使,均利兼爱,勿虐民滥刑;亲睦邻国,慎武力,兴文威;修内政,通商旅,来远人,等等。

研究发现,《治政之道》篇应是楚人当时写作的一篇作品,文中论述“远监夏后殷周,迩监于齐、晋、宋、郑、鲁之君”,可以据此确定该文写作于战国中期前后。这篇政论讲修身、治国、教民、选贤,体现出明显的儒家政治思想和学说,如开篇说“六诗者,所以节民、辨位,使君臣、父子、兄弟毋相逾,此天下之大纪”,篇中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上之所好,下亦好之;黄帝四面,不出门檐而知四海之外;敦睦邻国,兴亡继绝,聘问以时,祭祀以礼等,都是比较典型的儒家思想。

同时,篇中也吸收了其他学派的一些说法,如节葬节用,是比较典型的墨家思想;寡欲不争、刚易折毁而不可恢复、武可犯而文不可犯等,则是比较典型的道家思想;“君臣之相事,譬之犹市贾之交易”、士农工商世守其职,则近于法家思想,体现出作者以儒家思想和学说为主导,又兼容诸家思想的特点。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