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甲骨文的早期学者
与古老的甲骨文相比,甲骨学还很年轻,并且早已不是单一的对文字的研究。许多甲骨学专家在不同场合都提到,甲骨学需要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学、历史文化学、历史文献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背景,亟需复合型人才,也需要协同创新。
研究的基础在于,全国甲骨文“家底”的清查和著录。宋镇豪说:“最重要的是甲骨文的抢救性保护,要把甲骨文材料著录、公布出来,而不是藏在库房里。”
1903年,罗振玉在刘鹗家中初见甲骨实物时的一句话,很能说明今日愿为甲骨学坐冷板凳、伏案研究数十载的学者之心境:“今山川效灵,三千年而一泄其密,且适我之生,所以谋流传而悠远之,我之责也。”
(本文原标题为《甲骨记忆》,原刊载于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19日04版,采写/记者 胡宁。图片源自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