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石窟第172龛 弥勒下生经变相 北宋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乔云飞认为,石窟及石刻保护一直是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难题,“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专业机构和大足当地的文物保护机构,不断尝试引进地质学、岩土工程、测绘、化学等领域的技术与学科知识,开展了针对文物本体的抢险加固、水害治理、防风化、本体修复等系列保护工作,形成了一批多学科合作的科研成果。目前正在开展的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大足宝顶山卧佛、小佛湾石刻造像保护修缮工程,涉及文物价值、岩体地质特征、砂岩表层风化病害类型、彩绘贴金工艺和劣化、彩绘加固材料适用性、造像妆彩研究与色彩重建、生物病害治理与监测等方面综合研究工作,均为当前石质文物保护行业的难题和前沿热点。”
巴基斯坦政府考古与博物馆司司长阿卜杜·阿奇姆在会议开幕式上说:“在我心里,大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称谓,而是一个创造了人类文明而值得所有人敬仰的文化圣地。”同时他也相信,此次会议的举办,各位专家学者齐聚大足,进一步考察研究大足石刻,深入挖掘石窟艺术的博大内涵,必将对大足石刻在保护、研究以及永续利用方面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大足学,川渝石窟研究背景下应运而生
会议当天,来自国内(包括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141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足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学术研讨会涉及“川渝石窟背景下的大足学”、“一带一路视野下的石窟寺研究”、“宋代社会历史与川渝地区的宗教发展”、“石窟寺保护研究的理论与方法”、“新时代背景下的文物活化利用”等主题,并在大会学术交流后,以“人文社科”和“文物保护”两个专题展开了分组学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