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艺 > 开票 等了四年的“成都造”国乐观念剧《伎乐 24》开票啦!(组图)

开票 等了四年的“成都造”国乐观念剧《伎乐 24》开票啦!(组图)

2019-12-24 17:40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作为一名赳赳武夫,前蜀皇帝王建喜欢听什么曲儿?制作方介绍,王建墓石棺上所刻24伎乐持23件乐器(共20种),其中打击乐就有10种,占据一半之多,分别为拍板、正鼓、和鼓、齐鼓、毛员鼓、答腊鼓、羯鼓、鞉牢鸡娄鼓、铜钹,这并非常规的唐朝宫廷伎乐编制,很可能是因为行伍出身的王建喜欢听鼓乐、军乐的原因。不仅如此,“二十四伎乐”石刻中的其它乐器,例如觱篥、笛、篪、笙、箫、贝,也很适合在军乐中采用;而吹叶,是用桔柚叶子或芦叶卷曲为乐器,行军途中随处可以摘取,声音清亮悠长,可消忧解闷,也是行旅生涯中的良伴。

这些乐器保留至今的已然不多,但在唐代却是宫廷演奏的常用乐器。要让“二十四伎乐”在舞台上“复活”,首要便是“复原”这批乐器。沈正国,曾是上海民族乐器厂的技术总监,他曾为江阴博物馆、内蒙古博物馆机构等复原或修复了很多古乐器。2016年底,主创团队找到沈正国,希望他来主持这项任务艰巨的工作。

制作方表示,乐器的仿制不仅是对材料和工艺非常考究,前期查询资料也是一个浩繁的工作,“我们查阅了很多古籍,包括宋代陈旸编纂的《乐书》、唐代崔令钦撰写《教坊记》等,但这些也只有一些零星的记载。”天姿国乐团长唐文婷说。在这样的背景下,沈正国想到了日本正仓院,那里保存有大量的唐代乐器。最终耗时两年,沈正国带领团队结合永陵石雕以及日本正仓院的唐乐器实物及技术资料,为原本只存在于雕刻里的乐器赋予了生命。

值得一提的是,公演版国乐观念剧《伎乐 24》对舞蹈进行了全新编排,以史料为基础,还原了《胡旋舞》和《霓裳羽衣》,将盛世大唐的风姿重现在观众眼前。

在成都永陵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里,有一对舞伎刻于须弥座棺床壶门正南面的居中位置。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身穿飘然如仙的舞衣。沈从文先生认为成都永陵博物馆的“二十四伎乐”石刻的乐舞伎和传世的《朝元仙仗图》,都可以说是目下研究《霓裳羽衣曲》和《霓裳羽衣舞》的第一手资料。雕刻在棺床正南面的为两位舞伎,从她们的动作姿态来看应归于“软舞”。其他雕像均为乐伎,坐奏共有20种23件乐器,是完整的乐队编制。而石刻上伎乐们所演奏的具体内容,便是表达了《霓裳羽衣》入破的瞬间。

胡旋舞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它与《秦王破阵乐》、《霓裳羽衣舞》为唐代最流行的三大乐舞。

旋转可能是欢快的极致表达,伴随着急速的节奏,裙摆绽开出“一朵朵的花”来,随着飘动,跳的人和看的人在此刻都进入了理想中的那个梦境。胡旋舞的舞者多为女子,有独舞、双人舞,也有三、四人舞,后来也有男子善跳胡旋舞。据《旧唐书 安禄山传》云:“(安禄山)晚年益肥壮,腹垂过膝,重三百三十斤,每行以肩膊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至玄宗前,作胡旋舞疾如风焉”。即便作为唐朝的“超级胖子”,安禄山跳起胡旋舞来也是急如旋风,可见在当时歌舞兴盛,人皆爱之。

从“成都造” 看到传统的创新和未来 

作为“24伎乐”剧目的联合出品方和制作方,深根于成都文化的联创众娱公司,在剧目制作的过程中,深感“这是一个最不容易却最值得去尝试的IP”.整整一年的时间,联创通过跨界合作,将文物运用到当代的语境中诠释,让更多的人了解成都文化,参与到剧目制作过程中。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