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析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组图)

浅析艺术与科技的关系(组图)

2019-12-27 08:53 文章来源:艺术商业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有必要先对“技术”做一个限定,海德格尔在《关于技术的追问》一书中写道:一方面,现代技术是“建立在作为一个精确科学的现代物理学基础上”;另一方面,“现代物理学作为实验性的科学,依赖于技术装置和仪器制造的进步”。书是1954年写的,笔者认为其中的“现代物理学”并非现在细分学科之后的现代物理学,可能是一种广义上的研究物理世界的学科概念。毋庸置疑的是,在这之前,西方国家的科技发展已经日新月异,机动式电视、雷达、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原子裂变等等都得到发明和应用,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发生改变。从那时起,现代技术现象以古老的技术从未使用过的方式,向自然发起挑战,并以接连不断的技术变革,重塑人类社会。艺术这个处在意识形态范畴的门类,在技术的引导下,正在走向一个快速变革、边界模糊不清的未来。

艺术与科技的渊源

也有必要对“艺术”做一个限定,这篇文章里探讨的“艺术”,并非一个广义意义上的艺术形式,而暂指艺术圈内的绘画、雕塑、装置、影像、行为艺术、新媒体类艺术、生物艺术。“科技艺术”的概念在西方世界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提出;在中国,2007年研究者张燕翔出版了《当代科技艺术》一书,以图书标题形式提出“科技艺术”这一概念。但为中国公众所知时,是2017年5月teamLab第一次在北京举办的大型个展“花舞森林与未来游乐园”时,这种利用数字技术模拟花草树木、飞鸟流水的沉浸式体验给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从此引发了各种效仿(不标上沉浸式,出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展览)。

1

Modified Paradise- Dress 改造的天堂:衣裙  © Another Farm & Sputniko图片惠允:中央美术学院、奥地利林茨电子艺术节、设计互联

实际上,艺术的创作与科技的渊源由来已久。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画家们通常用一种叫作“绘画暗箱”的绘图装置准确再现景物的比例和透视。早期的画家利用这种装置研究透视原理与比例关系,然后将之完善,后来称之为“透视学”。历史上重要的画家如达芬奇、伦勃朗等大师都利用“暗箱”作为绘画的工具和造型手段。“绘画暗箱”最初是一个暗室,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在墙上形成影像。16世纪,暗箱内安装了反射镜,把影像反射到箱子上面的玻璃板上的绘图纸。18世纪的绘画暗箱已经呈现出照相机的雏形。到了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最早的摄影术,在铜盘上成像,缺陷是无法复制;1850年,法国摄影师纳达尔改进了底片曝光的工艺,使摄影术走向成熟。在摄影发明之前的近半个世纪,以精细写实为主的新古典主义绘画在欧洲占统治地位,摄影的出现取代了绘画的一部分社会功能,使绘画不再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记录外部现实的手段。画家们开始转向对艺术本体论的研究,绘画回归纯粹性,开始建立艺术家的自我表达。

可以说每一次技术进步都会带来艺术上的变革,除了透视学和摄影术,矿物和油料提纯技术的发展,影响了北部欧洲明朗而富有层次的油画风格;机器生产的颜料和光学的研究成果,促成了外光写生和印象派的发展……但是这些艺术形式中,科技手段更多是为艺术的表现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而到现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艺术的创意及表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空间,科技手段与艺术创意的融合直接催生了大量全新的形态艺术。 技术本身的壮大,使得它在艺术创作中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处于底层的基础手段,而是成为艺术本身。“科技艺术”这种复合体成为附生于科学线性发展序列之外的一个副产品。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