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对青州七级寺出土一件背屏式造像时代的考证(组图)

对青州七级寺出土一件背屏式造像时代的考证(组图)

2020-01-09 09:2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付卫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10 背屏式造像主尊头光青州龙兴寺遗址窖藏出土 东魏

在东魏初年之前,主尊的身光结构较多为三层,由内而外依次是双层莲瓣纹、多层同心椭圆纹、束莲纹。表现形式为雕刻加彩绘。东魏初年之后至北齐时期,大多数主尊身光内侧的双层莲瓣纹消失,表现形式较多仅为彩绘。

北魏永安年间之前,佛像外覆褒衣博带式袈裟,内穿僧祗支,胸前束带外露。宽平肩,袈裟厚重,佛像完全看不到身体的轮廓,体态感不强。北魏永安二年(529)韩小华造弥勒像,主尊有了变化。面像清秀,肩部由平肩变为溜肩,胸前束带内收,不在露于袈裟之上。袈裟的厚重感明显变弱,开始变得较之前轻薄。而发展到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邢长振造像时,佛像的胸部还比较平坦,但是腹部逐渐凸显,胳膊与身体之间的分离感也趋强。束带内收或消失,双领下垂式袈裟取代褒衣博带式,袈裟变得轻薄,这种佛像造型流行于整个东魏时期。在东魏初年之前,佛像较多波浪状或磨光发髻,而东魏至北齐较多流行螺发。佛像发展到北齐时期,面像丰满圆润,宽肩、鼓腹,四肢与身体的分离感更强,体态特征非常明显地透出身体轮廓。双领下垂式袈裟继续流行,并开始出现通肩式或袒右式袈裟,袈裟已变得轻薄贴体(图十一)。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