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海上“寿苏会”致敬苏轼诞辰983周年(组图)

海上“寿苏会”致敬苏轼诞辰983周年(组图)

2020-01-13 11:2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展览现场,碑帖专家水赉佑观看与苏轼相关的展品

当天下午,上海安簃艺术空间特此举办了“寿苏”座谈会,以纪念苏轼,并探讨了苏轼对后世、尤其是当下的意义。中国美院金石文献博士研究生田振宇是此次展览的组织者,希望以此次展览分享对苏轼喜爱。

座谈会上,原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书学专家水赉佑谈及了自身《姑孰帖考》手稿流转的来龙去脉,也谈及了苏轼受文人喜爱的程度。他表示,“在清代人的诗词集子中,大多数文人作诗会引用苏轼的句子,而引用黄庭坚等人的诗词却很少。此外,历代举办寿苏会也比较多,有人还会在书舍展出与苏东坡相关的物品、如砚台、印章等。”同时,水赉佑还表示,苏东坡的碑帖,碑刻材料丰富,在当下,依旧有很多文献、史料值得整理。

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宋史专家虞云国则谈及了“东坡人格”和“赤壁意向”。他认为,苏东坡既是政治家,思想家,也是学者、诗人、书家,才华的全面使得传统文人都崇拜他,得以树立了东坡人格。这种人格如何形成的?虞云国认为这是苏轼完美结合了道家和儒家,同时,这也与其待过监狱有关。“出狱后,他来到黄州,而那些耳熟能详的诗词都是来到黄州后所做。乌台诗案对后人仰望他的人格起了一定的作用。”虞云国在谈及“赤壁意向”时表示,赤壁成为话题,苏东坡在此起了很大的作用,跨越诗、词、赋、散文,逐渐形成一种文化意象。“南宋就有赤壁意向,苏东坡后,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写赤壁赋,明代很多画家也画赤壁,这影响到了之后的文化意象。”

书法家,碑帖研究专家李志贤以书法的角度谈论了苏东坡,并强调了楷书的重要性。

上海图书馆碑帖研究专家仲威表示,历朝历代与苏东坡相关的碑帖内容很多,在上海图书馆的藏品中,有4件印象很深,分别是《赵清献公神道碑》、《郁孤台法帖》、《东坡铁如意拓本》哈少甫藏本和《东坡像蕉白砚》周梦坡藏本。但同时,仲威也表示,苏东坡在碑帖上对后世的影响相对较淡,源于影印技术的发达,使得各书家更倾向于临摹字帖。

此外,江苏省国画院副研究员黄朋谈及了自己热爱苏东坡的个人的魅力,喜爱其诗词和豁达的人生态度。中国美院艺术史博士则孙田谈及了苏轼书法风格对后代的影响。上海师范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彭莱谈及了苏轼与文人画。彭莱认为,文人画概念起源于苏东坡,而赵孟頫是对文人画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人物。“赵孟頫是苏东坡言语(文人画概念)的实践者,开启了文人画实践的潮流。在此之前,苏东坡是理念的提出者、或是某种风尚的倡导。苏东坡并不学习绘画,实践少,但并非不懂。他大量的题画诗,即以鉴赏的角度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文汇报资深编辑陆灏讲述了展品《注东坡先生诗》(复制品)的流传过程,并以此道出盛行寿苏会的契机:苏轼撰、施元之、顾禧注《注东坡先生诗》的宋刻本在康熙年间被宋荦所收藏后,宋荦便请人补注。据说,补完之后便是苏东坡生日,宋荦为其祝寿。之后,翁方纲于乾隆年间得宋椠《施顾注苏诗》,如获至宝,自号曰“苏斋”。“ 期间,翁方纲共做了20多次(年)寿苏会,因此乾隆年间寿苏会十分流行。而寿苏会盛行的具体原因可能就在于这套书。”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