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析传统书法审美“自觉”(组图)

浅析传统书法审美“自觉”(组图)

2020-04-09 12:43 文章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嵇绍玉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自觉” ,即自身醒悟,一般指在真实、自由状态下,自身发现对象内在属性和基本规律。书法发展到魏晋,人们称实现审美“自觉” ,这种“自觉”就是指书家在肆意率真、自由自在状态下,谙熟并高度掌握书法玄妙之技,出神入化般表达着自然之理、万物之道。那么,在书法艺术中,什么样标准才可称之为实现审美“自觉” ?

具有个性的艺术语言符号

书法是个性创作活动,伴随书家独思匠运、幽情别绪。共性多表现法则可控与因素调和,个性多表现秩序无定与局面差别。无定与差别会使事理复杂化,转入多方缠绵与纠葛,而使人盘桓流连、徘徊绸缪。个性回旋、激荡、冲突,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符号,由此而生发审美特征。可以说,秦汉书法对此认识不足。诚然,早期甲骨文刻写极其郑重、专注、虔诚,但其笔画表达功效几乎一致,就是与神鬼沟通以祈愿祷祝。至于后期审美上称其寓机趣于朴拙、藏率意于天成,这多出于对早期文字筚路蓝缕之功和对遥远文明的景仰。如果有个性,那也是制作者在不自觉形态下无意识而实现。到汉朝,蔡邕《笔论》一定程度上揭示书法在音乐、歌舞、文学等众多艺术中拥有之个性,但限于条件还未能厘清书法自身怀有的各位书家个性。而至魏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 、王僧虔《论书》 、袁昂《古今书评》则为之一变,不仅辨析出各位书家个性风貌,而且铺张排列出各位书家的风格区别,雄浑与婉约、阳刚与阴柔、刻意与自然等界定爽清,一目了然。如袁昂《古今书评》中评析:“萧子云书如上林春花,远近瞻望,无处不发;曹喜书如经论道人,言不可绝;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 ”书家各自个性特征昭然若揭、形质毕露。

QQ截图20200318105813

这种个性“自觉” ,源于魏晋国破家亡切肤之痛。汉末社会动荡,旧有社会价值黄钟毁弃,新的理想信仰蝉噪雷鸣。在审美观念上,书家不再将书法作为弘道兴世的标尺来“兴至德之和睦,宏大伦之玄清” ,转而抒发激剧变革社会对人生心灵造成的伤害。社会破碎、价值扭曲和命运煎熬赋予书家一个个迥乎有异的凄厉灵魂,外化在艺术上则表现出书法一个个踔厉骏发、雄视千秋的独特个性。 《晋书·别传》说王羲之书法:“备精诸体,自成一家之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助。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 ”有感而发、意不在书的“一家之法” ,促进书法审美进入“自觉”新时代。

具有“游逸”的艺术理想追求

尽管书法审美形态、风格多种多样,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使人自由。压抑、拘束的书法艺术引不起人的美感,而“自由”才能够感染人、打动人,使人快乐。“自由”在早期哲学中是以“游”“逸”来加以体现和象征的,庄子在《在宥篇》中说:“浮游不知所求,猖狂不知所往,游者鞅掌,以观无妄。 ”随性所往,兴尽而没,称之为“游” 。孔子在《论语》中说:“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超凡安闲、脱俗享乐,称之为“逸” 。具有不受经验与规则限制,不以实际利益为功用目的“游逸”理想,是艺术审美“自觉”的重要标志之一。

秦统一中国后,建立郡县制,将文字连同车轨、货币、度量衡等统一规划。从秦篆审美风格来看,确实雍容静穆、圆浑流便、婉丽平和,后世书家也多有赞美,如唐李嗣真《书后品》中说:“右(李斯)小篆之精,古今妙绝,秦望诸山及皇帝玉玺,犹夫千钧强弩,万石洪钟。岂徒学者之宗匠,亦是传国之遗宝” 。

而秦篆未被认为实现审美“自觉” ,正是缺乏艺术的“游逸”自由理想。熟为人知的庄子《养生主》 “庖丁解牛” ,屠宰切肉极其辛苦乏味,但让人获得踌躇满意的精神享受,获得难以言说的审美愉悦,其割肉声音“莫不中音” ,动作合乎“桑林之舞” ,解牛已成为超乎劳作之外的高级舞蹈,臻于无为无不为的高级创造,弥漫着通于技艺、通于天理的高级自由。而秦篆还未达到这种自由境界:一是有着强烈实用性。秦刻石小篆主要歌颂始皇功德以昭示万代,货币小篆主要显示价值大小,虎符小篆作为调兵遣将信物,简牍小篆主要用于编制年月、法律文书以及治政之道,所有这些难以引起人们的精神愉悦。二是有着强烈“因形立意”色彩。在造字方法上秦篆象形字很多,大都属于因形而立意,如马、象、车等字极类其形,近乎绘画,富有意趣、飘逸着“自由”的况味难以有着充分体现。三是有着强烈的运笔体势规范。秦篆形体必须平正,运笔以圆为主,凡是方折处都要用弧形线,笔画粗细一致,起止都要藏锋,而且向左撇出的地方并不用撇,向右用捺的地方也不用捺,一概为曲笔结字。显然,严格的规范一定程度上催眠着人们审美意识,审美“自觉”只能期待着书法“游”“逸”精神的唤醒。

具有空灵的艺术价值取向

现代美学家宗白华在他的《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中说:“空灵和充实是艺术精神的两元” 。所谓“空灵” ,即去除多余、去除蒙蔽、去除令人光眼目眩的所在,以致审美上让人难以捉摸和言说;所谓“充实” ,即客观真实、精力弥满、积健为雄,如孟子《尽心下》中所说:“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空灵”和“充实”是诱发审美意识觉醒的兴奋剂,但在“充实”与“空灵”之间,艺术更青睐于“空灵” ,审美更倾向于“空灵”所包含的无穷意味,书法更钟情于“空灵”所幻化出的万缕遐思,所以宗白华才在前文中指出“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显然,具有空灵意境是书法审美“自觉”的又一重要标志。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