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浅析线上艺术展览呈现(组图)

浅析线上艺术展览呈现(组图)

2020-04-29 11:14 文章来源:ARTFORUM中文网   作者:陈嘉莹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巴塞尔艺术展线上展厅截屏.图为Mitchell-Innes & Nash画廊的虚拟展厅.

Bank在展览的宣传文字中问道:“数字通信化的未来正在真实发生吗?”如果将镜头调转至香港,或许这个问题的答案会稍显清晰。今年的香港巴塞尔在巨大压力下被迫取消实体展会,网上展厅的实现无疑是不得已之下的B计划。而线上展厅至少包含两种形式:其一,换汤不换药的图像式线上展示;其二,网络成为展陈条件或是策划语境,以非默认的方式呈现艺术。就如同与其挂钩的两种展示目的是两回事一样,消费与观看、艺博会与美术馆展览也是两回事(即使疫情让它们走到了一起)。巴塞尔模版式的图片展示让一切显得局促,象征符号般的博物馆长椅横置于虚拟的展墙前,不同媒介的作品都被压缩成了架上。当然,不同画廊有不同的侧重点和展示策略:以销售优先的画廊,偏向于选择耳熟能详的艺术家,并且最好是适合网站展示的架上作品;希望出其不意的画廊,则会以适当的策展理念吸引网民;但讽刺的是,线上展厅本应是新媒体艺廊的主场,却几乎禁锢住了新媒体的所有可能性——将装置或是录像置换为静止的图片并以摄影的形式上传到网站“灰墙”上——这本身就是一个自我瓦解式的展示。格罗伊斯在文章《论新》中分析道,影像与影像装置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展示中呈现了两种意义上的“新”。其一,通过掌控灯光为博物馆制造“伟大的夜晚”,这与充分照明、将一切皆呈现为可见的现代主义博物馆不同;其二是通过掌控观众的凝视时间展现“时间的有限性”(finiteness of time),这与观众可自由行走、作品不试图逃避观众凝视的传统博物馆展示相异。这样看来,巴塞尔线上展厅静止的展示剥夺了包括影像装置在内的新媒体艺术对观众身体与时间的掌控,反而在坏的意义上将艺术还给了“生活”(从线上展厅的界面,我们不难联想到各类网购网站)。

另一边,CAC的线上展览“We=Link:十个小品”显得从容许多,“数字通信化的未来”不是一种向后的张望,而成了展览的前设。十个小品以十个网址的形式呈现,通过网站的跳转实现作品的观看。这些操作符合网络艺术的历史语境,即艺术品不需要实体博物馆,只在网络中就能完整展出,在其中,现实空间转换为网站,时间转换为在网站中逗留的时长。然而,网络艺术看似民主友好的点击观看方式(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进入展览),却也隐含着链接的要求:稳定的网速、联网的电子设备、跟随指示的点击与键入等等,这些都让网络艺术得以借助互动远程捕获身体,这也能解释为什么后/网络艺术中有大量互动式作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人类最隐形却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皮肤,与展示作品的电脑界面实现了对接,个体借由指尖点击进入作品,不在场的身体则因此重返至艺术观看的反馈回路之中,网络使身体再次让渡了控制权。而这一次,我们成了赛博格观众。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