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浅析线上艺术展览呈现(组图)

浅析线上艺术展览呈现(组图)

2020-04-29 11:14 文章来源:ARTFORUM中文网   作者:陈嘉莹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aaajiao,《WELT》,网站、app,2020. 该作品参加了“We=Link:十个小品”群展.

伦敦ICA的馆长斯特凡·卡尔马尔(Stefan Kalmar)认为我们将迎来一场“巨变”,他表示公共文化机构陷入财务困境已有一段时间,无论封锁后会发生什么,事情都不太可能恢复正常。言下之意是,线上创作与展览或许将成为未来艺术呈现的常态。有作者就此提出关键问题:“我们是否处于体验经济(experience economy)的终结点?”事实上,近年来大量出现的沉浸式当代艺术展就是体验经济的最佳范式——“主办方为客户精心安排难忘的事件,而记忆本身成为产品,即:“体验”。“体验经济是否走到终点”意味着当代艺术也许从生产到展示都面临转折点。当艺术现场的感官体验被压缩成大脑与指尖的回路时,我们被剥夺的不仅是大部分的身体,也包括由行走、抚摸、嗅探、倾听等等体验形成的仪式性场域,这一切曾包裹着体验经济的糖衣,但当这层糖衣灰飞烟灭之后,艺术还剩下什么?这些问题也许将带我们重回“艺术是什么”的思考,并追问身体在艺术场域中扮演的角色。距离本雅明提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过去将近一个世纪的今天,艺术通过仪式性场所的保留与新的艺术形式(场域限定装置、关系美学或社会参与艺术等等)获得了对观众身体的控制权,挽留着一息尚存的灵晕。网络艺术虽然不强调身体的在场,但仍然通过信息的对接抓捕远程的赛博格观众。身体的意义随着展示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理解身体,如同人工智能重返“具身认知”的讨论,或许实体空间的停摆与身体的隐没,能够驱动我们重思艺术的处境。

阿甘本在一篇访谈中,面对“未来会怎样”的记者提问说道:“就如同战争给和平留下了一系列有害的科技遗产一样,很有可能在卫生紧急状态结束后,我们会试图将这些政府以往未能成功完成的实验继续下去:譬如关闭大学上网课,譬如一劳永逸地中止一切政治和文化议题的聚会讨论,只用数字讯息交流,譬如用机器取代人际间的一切接触,以及传染。”这些未来会以多大的程度成为现实?这个问题是与技术和艺术的问题殊途同归的,它们的交集点可能正在于身体,身体的缺席或许可以成全技术,但能够成全当代艺术吗?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