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无疑是全球发展最为迅猛的文物艺术品市场。2009年以来,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一直与美国和英国比肩,稳居全球三大市场之一。中国艺术品市场快速发展的动力来自中华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市场供给,以及中国经济增长和财富积累激发的中高收入阶层对艺术品的旺盛需求。
艺术爱好者观看展览。资料图片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艺术品承载着历史、文化、审美、科学等多重价值,艺术精品还具有保值增值和资产配置的金融属性。艺术品行业的营利机构和非营利机构(例如博物馆)都面临市场问题,政府对艺术品行业非营利机构的政策对艺术品市场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伴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讨,对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监督管理适应市场发展
艺术品市场存在市场势力,尤其是拍卖市场信息不对称。艺术品具有公共品属性,既可以有正的外部性,又可能出现负的外部性,而这些问题市场机制本身无法解决,需要政府介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也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的职责是营造诚信守法、公平公正、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经济等手段对艺术品市场进行调控,体现政策的导向。
艺术品承载着国家意识形态和话语导向。凝结着国家文化政治意涵的艺术作品,对内可以提升和凝聚社会共识,对外可以代表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经济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外文化的话语权和传播力。政府保障本国的文化独立和文化安全,出台法律法规限制本国重要的文物艺术遗产出口,2002年以来,国家文物局先后发布数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对艺术品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这是世界各国政府的普遍做法。艺术品属于文化精神产品,其生产、展示和提供相关服务应当遵守法律法规。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创新发展的基础上,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不能宣扬恐怖暴力、种族歧视等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的内容,不得侵害他人名誉、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国家依法依规对扰乱市场秩序的造假和贩假等问题进行处罚,鼓励通过行业组织自律等渠道建立良好的信用环境。总体来讲,一些法律法规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需要。
增加艺术品的亲近感
文物艺术品是历史印记和文化瑰宝,中国文物艺术品代表了中国文化独特的理念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国家承担艺术品保护、传承、传播等责任。政府支持艺术品行业的主要理由在于:
一是艺术品为社会带来了正的外部效应。具体表现在保护文物艺术品是在为后代保留和传承文化遗珍,欣赏和享受艺术品是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精品与生俱来的美育教育、文化张力和创新思维等可以给社会带来集体收益。二是艺术家只有在生活有保障的条件下,才能更好地独立思考和创新创意。无论在历史还是现代市场上,很多艺术家单靠艺术创作在经济上无法维持,能够被市场认可并取得良好收入的艺术家只是少数,艺术品市场存在效率不高的局限。艺术消费和收藏不是生活必需,收入水平、美育教育等都会影响到艺术消费和收藏投资的选择。而且艺术品创作的个性化导致无法实现规模经济。三是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在现代社会,艺术同教育、健康一样,是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9年,中国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作为典型的中等收入国家,人们对文化精神需求越来越高,政府有责任为人们提供接触和享受高质量艺术和文物遗产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