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盛以稻粱(组图)

盛以稻粱(组图)

2020-05-15 12:31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王川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古人以祭祀为最重要最隆重的大事,所用器具都分门别类,各司其职:烹煮肉食之器为尊为鬲,贮酒之器为尊为爵,盛装主食之器则是为甗为簋。

mszb2020041100024v01b003

甗的作用相当于今天的蒸锅,把黍粟蒸熟后供献祭用。甗字左为献,右为瓦,表明原是一种陶器,左下有鬲字,甗的下部确实就是一只鬲,它的上部是一只甑,如圆锅状,两者组合成一体,当中有一种叫箄的附件隔着。这是一块薄板,上面打了孔洞,蒸饭时把黍粟放在甑中,因为有箄隔着,它们不会漏下去。鬲里装了水,在外部烧火,水被烧开了后蒸汽从箄孔中上升,蒸熟黍粟。

圆甗为多,偶有方甗。故宫博物院里有一只四蛇方甗,它上部的甑是一只带耳的四方斗,下部仍是圆形的鬲,但却有四只足,上面盘旋着四条昂着头的蛇,形制非常奇特,是一孤例。它虽然看上去有点别扭,不过却巧妙地解决了款足与腹部的过渡问题,变三足为四足,是为了和方鼎配合用的。有的甗是上甑下鬲分体组合的,有的甗则是上下联成一体,中无缝隙。从陶器时代出现,一直到战国晚期,甗被使用了2000多年,它的形制虽多有变化,但其功能却是没有改变,因为蒸锅永远是人们的生活之需。

簋是盛饭或粥的一种重要器皿,当黍粟被放在甗里被蒸熟成饭之后,要被盛在簋里祭祖,它是地位能够与鼎相当的一种器具。天子祭祀时以九鼎配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卿大夫五鼎四簋,而士则是三鼎二簋,鼎是奇数,簋是偶数。到现在广东还把八大碗菜称为“八簋”,北京有“簋街”。

簋与鼎一盛主食,一烹肉食,地位显赫,于是就有铭铸于其上,承载一些重要的事件。江苏丹徒曾出土了一件青铜器宜侯夨簋,这件不大的器皿腹底部铸有157字的铭文,根据郭沫若和唐兰等人的考证,辨识出这是西周早期有关分封诸侯的诰令。大意是说,有一天王来到夨的住地,在察看了墙上挂的地图、了解了有关方位后,决定把夨封到宜地去。赐给他一些土地、士人、百姓和奴隶,还赐给他一些仪仗、武器和物资。为了感谢王的恩赐,夨特意铸造了这只簋,以纪其事。宜,就是他新得到的南方封地,侯,是他的爵位,夨是他的名字,而簋则是器名,联系起来读,宜侯夨簋的意思就是:被封在宜地的名叫夨的侯所有的簋。

这只簋的造型和纹饰并无什么特殊之处,它是只圆簋,有四只耳,下部无座,簋上是冏纹和夔纹,由于年深日久,纹饰已经略有模糊,长满了铜锈。但它最有价值之处在于铭文,这是目前为止国内唯一一只铸有分封诸侯铭文的青铜器,内容涉及到北人南迁、周人与吴国之间的关系,以及宜地究竟在何处等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它弥补了历史上的缺失,从而证实了一些上古的传说,证明了江南的开发历史已有3000年,所以弥足珍贵。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