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鸟雕像的各个侧面受访者供图
我国科学家与法国、加拿大、以色列和挪威等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研究小组发表论文称,他们对2009年出土的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上一个微型鸟雕像及同层出土的烧骨与半成品进行碳十四测年发现,32个样品的年龄平均值为距今1.35万年,它们将中国鸟类艺术作品的最早创作时间提前了8000多年。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美国《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杂志上。
灵井许昌人遗址出土的鸟雕像用烧焦的骨头碎片雕刻而成,鸟长1.92厘米、宽0.51厘米、高1.25厘米。鸟的一侧呈黑褐色,另一侧呈古铜色,形体粗壮,头短,有圆形的喙及长尾,很可能属于雀形目。艺术家没有雕刻这只鸟的腿,而是削了一个可以让它站立的底座。
使用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种技艺精心雕刻
得益于该物体的特殊保存状态,利用共聚焦显微镜和微型CT扫描等先进分析技术,研究人员能够比以往更好地捕捉制作细节,重建旧石器时代雕塑家的艺术风格。
分析结果显示,雕刻所用的这块骨干碎片来自中等大小的哺乳动物肢骨,从表面留下的清晰凿刻和研磨的痕迹推断,精心雕刻前这些骨头经过加热处理。
当时的艺术家使用了研磨、琢削、刮削、切割4种不同的技艺,在物体表面留下了68个微小面。通过精心挑选制作工具,他们让创作的鸟类雕塑在较小的物体上达到了惊人的平衡和美感。
论文第一作者、山东大学教授、河南省东亚现代人起源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李占扬说:“雕塑主要通过物体表面、头部、尾部和基底来体现,其制作工艺从发现的半成品上得到印证,有的半成品上遗留有类似刀片刮擦的痕迹,这种刀片可能就是以往称为‘雕刻器’的细石器。在出土鸟雕像的地方发现了用燧石制作的雕刻器。”
为何这个雕像被认为是只鸟?论文共同通讯作者、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弗朗西斯科教授认为主要基于以下4点考虑:一是它有类似鸟的头、喙、喉、胸部和背部;二是2个侧面都经过了细致修理,接近大多数鸟的解剖特征;三是在眼睛的位置有标记;四是对雕刻技术分析认为它是为了突出鸟的解剖特征而有意制作的。鸟雕像上没有翅膀,可能只是当时艺术家的个人构想;也可能由于制作的骨头碎片厚度不够,以及小尺寸制作作品面临难度等其他原因所致。
这类雕塑艺术的来源和去向仍是个谜
这个雕像在技术和风格上,与在西欧和西伯利亚发现的其他标本不同:一个大的长方形的基座代替可能的短腿使之站立,超大的尾巴可以防止雕像向前倾斜,身体的侧面是平的,翅膀没有表现。
“中国鸟类雕像遗存最早见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灵井鸟雕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史前雕塑艺术品。”论文另一共同通讯作者、山东大学方辉教授说,“这是东亚唯一一件可以追溯到晚更新世时期的雕塑艺术品。这一发现标志着一种原始的艺术传统被认知。”
艺术作品创作最早兴盛于智人时代,在4.2万年前到达欧洲,这一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在印尼婆罗洲东加里曼丹省和苏拉威西岛的遗址,科学家们发现了同一时期的洞穴壁画。另外,对6.4万年前的方解石沉积的测定发现,西班牙3个洞穴墙壁上覆盖了几何符号和手印,它们是尼安德特人的作品。
最古老的雕像,发现于德国斯瓦比亚朱拉的古奥里纳西亚遗址,可追溯到4万年前,是人类和动物的造型,包括一些用猛犸象牙雕刻的飞行水鸟。然而,对于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而言,这些艺术形式何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一创新是独立实现还是从其他地方传播而来,目前还不清楚。
“在东亚,之前并未发现过这类雕塑艺术,也不见其继承者,这就是说,灵井鸟雕像的来源和去向仍是一个谜。”李占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