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聊隋代人物画的特点(图)

浅聊隋代人物画的特点(图)

2020-06-23 09:41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隋朝统一中国,虽然时间短暂,但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300余年的战乱局面,并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艺术也反映出明显的过渡特征,人物画多沿袭六朝传统,仍以道释或神仙故事为主,但人物形象趋于世俗化,并开始融合西域画风。

由于统治者对绘画的重视,隋代人物画家人才济济,有尤擅佛像的杨契丹、尤擅肖像的郑法式、尤擅鬼神的孙尚子、“旷绝古今”的楼台人物画家董伯仁,还有西域画家尉迟跋质那、跋摩那、昙摩拙叉等,可惜均没有作品传世。展子虔经历北齐、北周而入隋任职,其人物画上承顾恺之、陆探微,下启阎立本、吴道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授经图》是展子虔唯一存世的人物画作品,张彦远评此画为“细密精致而臻丽”,从中我们可对隋代人物卷轴画及展子虔的绘画技法窥视一二。画家对人物衣褶轮廓的勾描仍然沿用传统的“高古游丝描”,但人物形象较丰满,不同于前朝的“瘦骨清像”,并且面部、手部富有立体感,这说明他采用了传入中国的西域凹凸晕染法,在画好的图画未干时,随即以颜色将轮廓线条晕开,显出阴阳反差,增加立体感受,时代特征明显。

【隋】展子虔 授经图

隋代的人物画形象多留存在石窟中。人民曾依靠宗教在颠沛流离的苦难中挣扎了300余年,久求而得的稳定生活好似佛国净土,促使向往幸福的宗教狂热浪潮席卷社会各个阶层,修窟造像活动空前兴盛。当时的名画家无不善作壁画,石窟、壁画遍及全国。据《法苑珠林》卷120统计,隋代修寺3803所,造像110430身,敦煌莫高窟现存492窟中,隋窟70个。通过现存的隋窟雕塑、壁画,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人物均带有明显的过渡期总特征,世俗化倾向浓厚,佛像的神性被削弱了,如现实生活中似曾相识的人,甚至把菩萨做成宫娃的形象。在题材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割肉贸鸽、舍身饲虎之类的苦修苦练题材逐渐消失,表现佛国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的题材成为主导。

敦煌莫高窟419窟西壁斜顶圆券内塑佛结跏趺坐像、二弟子、二菩萨。壁画尼乾子、鹿头梵志,龛外画维摩诘经变图,人字披画法华经变、须大拿太子本生、萨埵本生,后部平顶画弥勒上生经变,东王公、西王母,东、南、北壁画千佛,南北壁千佛中央画说法图。主尊塑像释迦牟尼,披双领下垂式袈裟,以土红做底,另用石青、石绿描绘出格状的田相纹,装饰色彩较北朝丰富。两尊菩萨神情庄重恬淡,温婉沉静,颜面光洁,嘴角上翘,露出会心的微笑,给人一种和善俊逸的亲近之感。造像头大、方脸,上身长、下身短,动作较刻板,已不同于南北朝时的“秀骨清相”,正在向“丰满圆润”的方向发展。

隋代壁画中人物除上述特征外,披顶的飞天、伎乐的衣带普遍被加长,显得轻盈自如、姿态优美,衣带的疏密穿插呈现规律的动感,烘托出西方极乐世界的异样景象,为唐代更加绚烂辉煌的“西方净土变”提供了典范。

据上所述,可知隋代人物绘画,在仍依南北朝为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题材以道释为主,开始表现极乐世界,技法上融入西域凹凸画法,色彩丰富鲜艳,人物形象偏向世俗,造型比例不大匀,动作较拘板,是这个时期的人物画的总体特征。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