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析主题性创作的构思思路(组图)

浅析主题性创作的构思思路(组图)

2020-09-01 10:38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主题性美术创作应遵循什么?上期专家们分析了当代主题性绘画创作面临的“图像困局”,并总结了许多新时期主题性美术创作的经验和规律。本期主要结合个案,邀请艺术家们分享创作体会,从接到征稿通知,到确定主题立意,再到具体的创作构思所经历的一番过程,从不同角度提升大家对主题性创作的认识和思考。

面向生活 面向经典 

研究中国当下的国展要符合当下社会的文化需求,讴歌人民、讴歌时代、讴歌祖国。

“融合”是自始至终贯彻的原则

注重中国画的优秀传统,研究中国画独特的表现手法、独特的工具材料、民族风格与当下的审美表现观念,寻找中国画在当代的一些突破点,或者说是融合点。把美术史的创作规律、技术方法、既有经验、各种材料融合到中国传统的绘画里面去。我们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

一条腿是面向生活,到部队去,到工厂、矿山、农村、开发区、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工地去,街头时尚,社区活动及身边的点点滴滴,都是创作的源泉;另一条腿是迈向人类的传统经典,包括中国传统的经典及世界历代名画。这两条腿相互渗透共同起作用。

张学 苏元春戍边 油画

如何融合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化艺术成果呢?我认为要抓的是通俗性与实用性,融高精尖于创作的具体技术之中。

从生活经历中挖掘创作素材

我创作的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的金奖作品有三幅:《我们到哪里去》《家》与《百年回望》。这三幅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描绘我个人的身边的生活。从身边的生活经历里面挖掘创作素材,把自己的情怀、审美、智慧,通过技术表现出来。

第一幅《我们到哪里去》,就取材于我当时工作的安徽师范大学,画的是我的学生。这幅作品并不是为画展准备的,我只是想表现一组年轻人,表现我身边的这些大学生。这个题目也是画好之后逐步确定的主题,在我潜意识里表现了这些大学生在临毕业前的迷茫与困惑,凭着直觉把它画出来了。

第二幅是2009年荣获中国百家金陵画展金奖的作品《家》,表现的是我自己的“家”,那时候房地产开发如火如荼非常的热闹,我并没有去刻意表现这个房地产开发现场,我就想表现我夫人在打扫新家,她的身姿和场景,没有想到通过一个小家的描绘,折射出了我们身在其中的一个伟大的时代。

2011年,我画了第三幅《百年回望》。我思考的是作为一个南京的画家应该有表现南京的作品。南京有三大景点:中山陵、夫子庙、总统府。当年是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100年来,前辈精英们前赴后继,走向共和,总统府见证了这段历史。这里有孙中山等等曾经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有过无数的传奇故事。我就想用画笔来描绘这些仁人志士的奋斗,通过表现我当下生活的城市的重要景点,讴歌曾经可歌可泣的波澜壮阔的国家历史。

《百年回望》画了将近100个人物。一个画家在创作之前应做到胸有成竹,但是我心里面装不下这么多的人,创作前期,心里是一点底都没有。我有天天写日记的习惯,把创作的过程记录下来,这幅作品创作到第28天,才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画中100个人经过了28天不懈的工作,才了然于胸。这里面的每一笔,每一块颜色,每一块墨都是有血有肉的了。这幅作品天天画,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当时我选择总统府创作题材还是有一些顾虑的,觉得这里面隐约有一些政治风险,但是我的文化艺术素质鼓励我画出真诚。幸运的是改革开放让国家更加的安宁,也更加的和谐。这幅画也得到了评委们一致的肯定。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