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北游帖
虽然“身如不系之舟”,但在“万顷波中得自由”,他在丰富的贬谪经历中开悟,他不像一般中国知识分子识尽愁滋味后的归去来兮。他的洒脱上接庄子、陶渊明,又有别于他们,他是以出世的态度入世,对于不公和磨难报以莞尔一笑,用对世路的旷达取代失意的哀愁,从这一点不得不说他还是幸运的。不在帝国中心那么就在广阔的大地上建功立业,活脱脱把自己历练成一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能型人才,显示出充沛的创造力和生命力。“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他的传奇经历仿佛为有宋沉闷残酷的千年史点缀上诙谐的一笔。正是基于他的有趣灵魂和人格魅力,无论是书生硕儒,文艺大咖,还是目不识丁的村姑野老,无不崇敬他膜拜他挂念他。1101年,66岁的苏轼在常州仙逝,满城上下咨叹出涕,“士民惜哲人之萎,朝野嗟一鉴之逝”。遥想当年黄州、惠州、儋州,每一次离任都是千人万人送别;欧阳修每逢收到他新写的文章能欢乐终日,神宗皇帝每次举箸不食时必定是在看苏轼的文章。从王公到百姓,谁说他不是全民的偶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