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纳,《运输船遇难(The Wreck of a Transport Ship)》,1801年
特纳出生在伦敦一位理发师的家庭,曾经跟随担任过军队测绘师的地形画家托马斯·马尔顿学习水彩画。在特纳11岁那年,妹妹不幸去世,母亲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特纳就被送到泰晤士河沿岸的舅舅家抚养,在那里他开始喜欢上了绘画。年轻时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画放到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上售卖。
14岁时,特纳考入皇家美术学院的美术中学,15岁时,他的水彩风景画就参加了公开展出。1802年,他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1807年任透视学教授。特纳一生勤奋作画,直到1850年仍未辍笔,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与日积月累的磨练中,特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对于策展人而言,用“未能借到杰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不是标准的做法。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这场特纳特展的漩涡中,此亮点是特纳创作于1840年的画作《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Slave Ship)》的复制品。显然,这幅作品十分脆弱,无法从馆藏的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进行一场跨越大西洋的旅程。这件作品也是关于英国奴隶贸易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因此,与其为为能借到原作感到惋惜,不如在画作前停留下来,为画作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哀悼。
即使它只是一个概念,但这幅画无疑是展览“特纳笔下的现代世界”的核心,旁边摘录了大卫·戴比丁(David Dabydeen)的诗《特纳》。因为此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特纳是一位热情洋溢的,生活于现代的画家,显示了他对革命时代的解放和反对压迫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