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特纳笔下的海洋 雾霭和爱国情怀(组图)

特纳笔下的海洋 雾霭和爱国情怀(组图)

2020-11-03 10:0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

特纳,《运输船遇难(The Wreck of a Transport Ship)》,1801年

特纳出生在伦敦一位理发师的家庭,曾经跟随担任过军队测绘师的地形画家托马斯·马尔顿学习水彩画。在特纳11岁那年,妹妹不幸去世,母亲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特纳就被送到泰晤士河沿岸的舅舅家抚养,在那里他开始喜欢上了绘画。年轻时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把画放到父亲理发店的橱窗上售卖。

14岁时,特纳考入皇家美术学院的美术中学,15岁时,他的水彩风景画就参加了公开展出。1802年,他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正式院士,1807年任透视学教授。特纳一生勤奋作画,直到1850年仍未辍笔,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与日积月累的磨练中,特纳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

对于策展人而言,用“未能借到杰作”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并不是标准的做法。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的这场特纳特展的漩涡中,此亮点是特纳创作于1840年的画作《奴隶船:奴隶贩子把死者和垂死之人丢入海洋——台风袭来了(Slave Ship)》的复制品。显然,这幅作品十分脆弱,无法从馆藏的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进行一场跨越大西洋的旅程。这件作品也是关于英国奴隶贸易的最具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因此,与其为为能借到原作感到惋惜,不如在画作前停留下来,为画作中所描绘的内容进行哀悼。

即使它只是一个概念,但这幅画无疑是展览“特纳笔下的现代世界”的核心,旁边摘录了大卫·戴比丁(David Dabydeen)的诗《特纳》。因为此次展览向观众展示了特纳是一位热情洋溢的,生活于现代的画家,显示了他对革命时代的解放和反对压迫的热情。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