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组图)

艺术构建脑洞 科学解释幽灵(组图)

2020-12-11 09:45 文章来源:艺术与设计  作者:段少锋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53832e3390b9489cb3f832b424a29e6d_副本

2019创客艺术节展览现场

因此,艺术家的工作具有非理性和非常规的特征,而科学家的工作具有理性和科学的特征,这两者的关系就像是构成人类大脑的左右脑,单独某一个部分并不构成完整的大脑,只有当两者结合并且均衡时才是健康的大脑。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单纯来说应该也是这样的关系,艺术家和科学家的工作又有其相似性,比如经验的总结,艺术家经验的叠加形成传统,而科学家的经验叠加产生科学理论,他们的工作面向过去时成为了从个人经验到普遍经验的上升,而面向未来时,艺术家想象未来,科学家负责通向未来,他们的工作又全部指向未知。艺术家与科学家的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而在面对世间进程中的文明的走向是所面对的问题却是一样的:如何面对已知和未知。

艺术与科技的相遇是脑洞与幽灵的相遇,艺术构建脑洞,科学解释幽灵。从艺术史和科技史的发展线索来看艺术与科技是同步发展的。艺术提供观看世界的方法,科技解释所看到的世界背后的本质。比如西方艺术史中解剖学和素描之间的关系,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解剖动物以此希望探求真实的世界,与此同时通过绘画记录解剖结果,记录的过程中素描产生了,早期素描的诞生与医学解剖紧密相关,医学解剖对于人体结构的科学理性的认识最终反馈到绘画中使其趋于科学严谨,所呈现出来的结果是写实的,在素描产生的过程中艺术与科学的关系可见一斑,解剖学使得绘画具有客观和理性,透视法的产生更进一步促使观看方式和绘画方式的客观和理性,而在此过程中绘画的记录对于解剖学发展提供了依据。从西方艺术史来看,在艺术与科技之间建立起桥梁的是宗教,科学视角帮助艺术家呈现真实,而宗教将绘画带向想象空间,由此西方绘画在古典时代所呈现出的真实是超越于现实的真实,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到19世纪浪漫主义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绘画呈现出“客观的真实+想象的真实”的基本面貌,科技在此过程中奠定了绘画的科学理性客观的基础,即通俗所讲的写实绘画,而围绕着宗教所产生的文学和神学的绘画题材又把绘画的写实推想到想象领域。19世纪印象派的产生得益于摄影术的发明与光学理论,这一次科技的发展根本上推动了艺术发展。

印象派之后艺术观念与技术的更新伴随着战争和科技的发展,而战争本身却也是科技的发展动力之一,艺术如同其他领域一样从宗教与神学领域,以及贵族阶层中剥离出来回归到艺术家个人营造中。整个现代主义发展线索中所产生的艺术观念几乎超越了之前的总和,两次世界大战与两次工业革命无疑是根本性的推动因素,战争与科技推动政治和经济变革,艺术的变革在其中在所难免,二战之后虽然没有世界性的战争发生但是冷战产生了,冷战虽然没有了热战的激烈程度,然而在军备和航天竞争的过程中科技同样迅速发展了,甚至这种发展程度超越了以往世界大战所带来的驱动力,而冷战对于艺术的推动不在冷战本身,无非意识形态的对立影响到了艺术表达,在冷战阶段世界格局形成两大阵营的对抗,这种竞争与对立导致全面的保守主义。冷战结束之后的九十年代世界才开启全球化进程模式,苏联解体之后两德统一,区域性世界组织出现,比如1991年12月,在原欧共体的基础上,其成员国在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1993年11月1日《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自此欧盟正式诞生。国际政治层面走向区域性全球化,同时在文化领域进入到全球化背景中的多元文化时期,同样也是1993年,《外交》夏季刊发表了哈佛大学著名教授塞缪尔·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一文,之后1996年亨廷顿出版了《文明冲突和世界秩序重建》一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明冲突论”。所谓“文明的冲突”预示着全球文化多元的同时产生的冲突也是未来根本性的,亨廷顿所提出的这一观点恰恰是对于冷战后国际局势的预判,之后全球化的进程中所产生的局部冲突无不印证了亨廷顿的判断,尤其发生于美国的911之后的恐怖袭击导致的全球反恐与中东持续的局部战争,更加印证了这种“文明的冲突”的预言。冷战之后的全球化伴随着文明的冲突而来,同时科技发展从冷战时期的军事科技和航天科技向民用层面倾斜,正是这两者促进了艺术与科技的关联。

全球化首先是经济与政治的全球化,由此促使科技作为生产力发展的驱动力迅速发展,全球化的层面是一个递进关系,经济全球化促使政治全球化,由此促使科技全球化,最终在意识层面的全球化中产生文明的冲突,冲突之外又有共同经验的产生,比如消费文化,可口可乐和肯德基这样的国际品牌产生,消费主义背景下的科技经验和文化经验成为了共同经验,比如诞生于1994年的万维网在今天媒体和信息的时代扮演的角色就可见一斑,通讯和交通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大的科技发展背景,而这些无疑又是反过来促使全球化发展的动力。科技全球化之后的信息全球化改变了艺术的面貌,仅仅以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历程就可以看出,中国当代艺术从八十年代末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无不得益于全球化进程。综上可以看出在从冷战到全球化的过程中科技对于艺术的推动是间接的,全球化早期与其说是文明冲突不如说是文化震撼(Culture Shock),这一词语时常被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处于全球文化交流的文化工作者引用,将文化碰撞作为内容,同时科技手段作为媒介,这是全球化伊始艺术与科技的之间关系。这种关系中包含了内容和形式,思想和方法,观念和技术的关系,总的来讲科技作为媒介出现,从艺术家白南准在1960年代的电视机系列作品,以及同时代安迪·沃霍尔的影像《帝国大厦》等作品,这些作品中科技手段仅仅是作为媒介出现,这一变化延续到九十年代依然如此。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