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浅议唐诗的艺术呈现(组图)

浅议唐诗的艺术呈现(组图)

2021-01-13 09:52 文章来源:ARTFORUM中文网  作者:刘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由中国美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策划的“唐诗之路”艺术展近日于浙江展览馆开幕。这个展览的基本关怀坐落在“古今”问题上,它试图以“唐诗之路”为契机思考古典传统与当代的关系,并借助这种古今之间敞开的空间重新思考当代艺术自身。可以说,“唐诗之路”艺术展的有效性建基于真实的行走经验之上,而作为策展组成员的刘畑把它视为一次“目标不明的集体出游和狩猎”,一次真正的“诗”的意义上的“采风”。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参与者甚至必须直面文旅、文博和文创,以及包括民宿在内的具体社会现象和问题。展览将持续到2021年2月26日。

e95116f0faa842ea98df9450a5a5ce71

“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展览现场,2020.

“唐诗之路”艺术展的契机,是绍兴新昌县的竺岳兵先生(1935-2019)在1980年代提出的“剡溪是一条唐诗之路”(后扩展为浙东)的观点。今日,当年的一位“民间知识分子”所提出的概念,已成为了浙江省级的战略性规划,牵连到地方发展、经济、民生、居住、传统保护、文旅开发、审美这些具体而宏大的问题。这是一个相当切身的现场,也是中国高速变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我们要面对的“唐诗”,是一种型塑了某种世界观的、文明史级别的作品集群,并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蒙学”,是今天罕见的公共文本,而且,它和当代人的感知居然还能够产生鲜活的摩擦力(我们对它还“有感觉”)。这种既高妙又大众,登峰造极与普世广大的结合,对今天的艺术(广义的“当代艺术”)以及文化极具启发性,也有助于我们思考关于“美”等古老而基本、但已经被搁置的问题。在“美学”几乎被排除出“艺术”的时代,唐诗依然让我们真切感受到“美”。

展览的基本问题,我认为是某种时机:要在今天全新的基础设施(物质与非物质基础)之上,去重新面对我们自身在近现代以降,遭受巨大冲击几近中断的古典文化、文明。或许把“中西”问题逐渐转化为“古今”问题,可以让一些跳出现有话语、科目轨道的新的言说、工作方式被重新提取出来。我很清晰地认定,这个项目的意义是在做一种“当代艺术”,并且就在于将原有的某些“当代艺术”打上引号,与之拉开距离。

这个项目有指导、主办、承办、策展诸多单位,彼此之间同时存在着“工作伙伴”以及“工作对象”的关系,也指向文化战略和地方民生等强烈要求“落地”的现实问题。这里需要面对关于“独立”的神话:把自己直接划在某种其实不存在的“外部”甚至“地下”,其实潜藏着一种预设的危险,将立场简单化,从而让“独立性”(它担保了某种伦理,乃至“品质”)就似乎轻易可以获得,或者失去。其实,这一切都在“当代”发生,值得去观察,也值得去“介入”。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