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课的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
在少数民族地区,众多的民族文化随着老艺人生命的终结而消亡,即使有个别做了保护和传承,但属于文化的那部分已缺少了原始生态的味道和神奇灵动的本性及生命力。维吾尔族年轻人不喜欢木卡姆,哈萨克族年轻人会跳熊舞已经屈指可数,诸如此类,都不能不令人深思。因此,在美术课中, 立足本土,充分利用家乡特色的民族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渗透少数民族文化,可以使学生传承民族文化,喜爱民族文化,发扬民族文化。
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能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课堂可用当地民族文化资源,少数民族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美术的意境和实例无处不在。在这种挥之不去的民族情节下创作的物件,形成了各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标志,如果我们注意收集、整理、发掘,并与学校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必然使我们的教学丰富多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民族节日里的青苗节、古尔邦节、肉孜节、婚礼等民俗活动中,无论你从任何一个角度、任何一个时间看到的都是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少数名族的图案可以说琳琅满目,使人眼花缭乱,在服饰、鞋帽、建筑、家具等物品上比比皆是,大多手工制作,工艺精湛、堪称精品;劳动工具、生活用具、首饰装饰物形态各异、活生生就是一件件艺术品;刺绣、葫芦雕刻、木雕、动物角雕塑、手工编织、乐器制作等民族手工艺,都是极为丰富的艺术资源。这些东西在少数民族学生生活中较为熟悉,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广泛的参与度,营造一个学习民族艺术的氛围,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民族文化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