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明末清初画派与画家关系,以芜湖画家萧云从为典型(组图)

明末清初画派与画家关系,以芜湖画家萧云从为典型(组图)

2021-01-25 10:4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五〕清 萧云从《春岛琪树轴》(1644)  故宫博物院藏  采自Ho Wai-kam ed。 The Century of Tung Chi-ch’ang 1555-1636, vol。 2, Kansas City: Nelson-Atkins Museum of Art, 1992, P109

〔图六〕清 萧云从《山水图册》(页七)(1645)  香港艺术馆至乐楼藏 图版由香港艺术馆授权提供

〔图七〕清 萧云从《山水图》册页(1647)  藏地不明 采自《 新安派名画集》 图一, 上海: 神州国光社, 1924年

前述至乐楼藏萧云从《山水》册是他活跃于南京的实证,册中的一些山水画法,亦同时反映了他和南京画坛的关系,其中可见“文派”的影响。明末南京画坛虽呈多种风格纷陈局面,但来自苏州而又流行颇长时间的“文派”品味在当地仍有一定影响。文徵明纤巧细腻一路画风,正是建构萧云从早年风格元素之一。有载,萧氏不只一次临摹过文徵明的作品,包括“见文徵明秋山图大有会心”而完成的作品。萧云从在南京活动期间,除“文派”作品外,相信对其他众多画法亦有相互参照之情况。他的《山水》册及同时期的一些作品可进一步说明,如《春岛琪树》轴(1644)〔图五〕、《山水图》册(页七,1645)〔图六〕和《山水图》册页(1647)〔图七〕等。作品中多可见采用一种异常独特的皴擦手法,以表现山石之凹凸感和体积形态:如用干笔擦出不同块面,面与面的接壤边缘刻意留出白边以凸显由块面组成的方体形态,累叠成峰的三维效果非常醒目。“黄山画派”的绘画中并没有发现相似的山石画法,但却可见于当时活跃于南京的画家作品中,如姚允在(活跃于16世纪下半叶)〔图八〕、叶欣(活跃于17世纪下半叶)〔图九〕、王蓍(1649-1737)及何端仁(活跃于17世纪下半叶)。于南京画坛颇有影响的杭州画家蓝瑛(1585-1666)〔图十〕及刘度(活跃于17世纪下半叶)等,亦可发现类似石面皴法。这种表现石面质感、突出山石立体感的技巧,明显衍变自明初“浙派”戴进(1388-1462)〔图十一〕、“江夏派”吴伟(1459-1508)一类以侧笔“斧劈皴”塑造立体山石的技法。当然,这种风格更可上溯到南宋李唐、马远的“斧劈皴”传统〔图十二〕, 而明中叶南京地区亦确出现一股师从马夏的风尚。据上述萧氏山水画例中所见此类特别的山石画法,包括《太平山水图画》内多幅画作〔图十三〕,诚可反映他的创作与当时南京画坛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