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敦煌
悬泉置遗址是敦煌市以东64千米的一处汉晋邮驿遗址,在1990年至1992年间发掘出土23000多枚有字汉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汉晋驿置机构,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悬泉汉简是丝绸之路中西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说。
甘肃简牍博物馆原馆长张德芳在《悬泉汉简中的中西文化交流》一文中指出:“悬泉汉简保留了大量西域都护府设立后直到西汉末年西域30多个国家前来京师路过悬泉置停留的珍贵记录。汉朝设置西域都护府总领西域,而对西域各国不采取内地的郡县制而从其旧俗;在重要的战略地区驻兵屯田,以防范匈奴侵犯并负责地方治安;对大国如乌孙和龟兹辅之以和亲,结昆弟之好;注重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等等,对西域广大地区进行了有效管理。从汉简材料还可看出,西域各国通过频繁的来汉活动,依附感、归属感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古代中国与中亚的外交关系自张骞揭开序幕后,大量的汉简材料为其增添了许多鲜活的细节,具体而生动。”张德芳说。
悬泉汉简是西北简牍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北简牍提供了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古丝绸之路的原始文献,更是丝绸之路的全景式画卷。
近20年来,甘肃学者对甘肃秦汉简牍进行了有计划的整理出版。“甘肃秦汉简牍集释”项目是甘肃目前最新的整理成果。该项目自2012年启动以来,计划出版包括《敦煌马圈湾汉简集释》1册在内的四种十册,目前已圆满完成。
继《悬泉汉简(一)》出版后,《悬泉汉简(二)》也计划于近期出版。通过对这些历史文献的梳理、解读、呈现,全世界的读者将进一步加深对古代中国和丝绸之路的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