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秋在皖南查济写生
巴秋,本名洪东兵,1947年生于江苏泰州。作家、书法家、画家。文化部《艺术市场》画院画家,荣宝斋画院特聘教授,厦门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泰州巴秋美术馆名誉馆长、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画作多次在国内外展出,被众多机构及藏家收藏,多次在香港保利、香港嘉德、北京保利拍卖、北京嘉德拍卖、英国邦瀚斯拍卖。
《培田古民居》
故园的巴秋
——巴秋画印象记
作者/庞余亮
现为泰州市文联主席、作家、诗人
有的歌听过就忘记了,就像有的人从理想的道路上转身消失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可有人还坚持走在那寂寞的路上,比如巴秋先生,就像有些歌还会从记忆了回来,比如在巴秋的画室,我的头脑里那首歌就不由自主地冒出来了,就像是“雪地里突然响起的手风琴。”
《水乡初夏》
“……默默地我们在走/缓缓地我们在走/世上多少变迁/不改我故园的情……”
这首歌叫《故园之恋》,我相信,巴秋先生一定“听”过。
因为在巴秋先生的画中,就有一支用“手风琴”拉响的《故园之恋》。
《查济写生》
巴秋。故园。故园,巴秋。当年他从小县城“出走”,其实就是去寻找远方的“故园”,那远方,在一山又一山之外,也在他多情少年的心中。从山水到家园,巴秋越过了万里征程。
《古村河滩》
谁能想到巴秋会成为中国画家中故园感最强的画家?
谁又能想到巴秋先生多汁液的笔触能够击穿了现代生活的玻璃伪饰?
想不到的,是巴秋生生长流的创造力。
《查济写生·故园》
巴秋先生坦白说自己的画有三本:“本源、本色、本心”。我以为,这“三本”的核心之处在于其清醒的内疚。巴秋的清醒,是源于我们的遗忘,源于那逝去的时光。因为清醒,所以他内疚——对于当下遗忘故园恩情的内疚。也正是这无法诉说的内疚,这才有巴秋先生对于所画之物的专注和凝视,精致,古典,沉稳,质朴,已物我两忘,打开了故园紧锁的门扉。
《老屋逢春图》
著名画家老圃说巴秋是:“次第锐进。”
很喜欢这个词,次第,就像是花序,花和叶在生命汁液的引导下,一棵一棵地长,一柄一柄地生,一瓣一瓣地开,不偷懒,不妄言,很扎实地,沿着故园的台阶,走到了画纸的另一面。
在我们看不到的画纸的另一面,有怎样的艰辛与风光?
宏村,浮溪,乌镇,黄山……从故园出发,再抵达故园,是一个艰难的天路历程。
“这时,再来阅读到这句话,我似乎看了到巴秋先生目光中的清亮,仿佛少年。
《培田老屋》
这头绪的源头就在他的执拗,他的自我放逐。
巴秋的执拗,在于他的57岁的自我放逐。而那样的自我放逐却是为了童年时践行的诺言。在巴秋先生的笔下,时光没有灰尘,岁月没有遗憾,人生没有失言。在太行,在皖南,在老家,巴秋的心里永远有一条荡漾的溪水。
《渔港休渔期》
他在一点一点地为我们拼凑早就七零八落的故园。
是的,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而巴秋之前的故园,却宿命般的分崩离析了,但奇迹般地在巴秋先生的画中得到了团圆。
《晚雨阑山秋西塘》
那些蔬果,那些老物件,那些印有大脚印小脚印的老台阶,那些永远守望着的老树和新花——都是巴秋先生通向故园的密码。
性格如耕牛的巴秋先生饥饿而变得特别巨大的胃,饕餮似的霸道,反刍式的倾诉。故园在他的笔下渐渐宁静。
《福建培田写生》
仿佛时光深处,那个叫巴秋的赤脚少年奔跑的,清晨。
巴秋先生在归来?还是继续出发?
《山乡初春》
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巴秋先生是对故园使命般的守望,他每天和墨的水,都是他收集的露珠,而那露珠,又都是在他赤子般的吟唱中落到巴秋的掌心的。
如熨帖我们的太阳重新出世。
我所感知的巴秋
文/陈墨
从来笔墨多寂寞,砚田躬耕养天真…一个画家活到天真浪漫的地步,可谓是修得正果了吧。这样的人,在当今讲求市场经济的现实生活中如同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越来越罕见了。俺有幸,见过两三位,巴秋老师无疑是其中之一。见过他的人,总让人有穿越时光隧道的感觉,仿佛一下回到先秦战国。哎,那时的国人,一个个多么充满个性与灵气啊?亦武亦文,狷介真实,宽敞满怀,顶天立地,直将肝胆朗对天地,对朋友,对艺术…把酒临风,一时兴起,双眼迷蒙,心下清明,巴秋老师总以满口家乡话直抒胸臆,或吟唱诵叹,或壮怀激烈,或伤感沉恸,或雀跃鼓舞,一时间风云变幻,天地失色…巴秋老师的长谈阔论,餐桌上没有下不去的酒,坐中没有不动情的人…每次的聚宴,总在大姐嫂夫人的严辞劝戒喝令声中甚至是藏匿残酒的小动作中依依不舍拥别良宵…如果您想见识一个醉心于自娱的艺术家可以活成怎样的天真浪漫,那么,我以巴秋美术馆艺术顾问的身份,诚邀您跟我一起出席这又一个巴秋美术馆的开馆盛典!
本文作者系 厦门巴秋美术馆顾问
《春花图》
《青苔图》
《菖蒲清供图》
《南瓜图》
《佛手》
《莲藕写生图》
《乡野珍果》
《事事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