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

在《红梅喜鹊图》中品读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图)

2021-03-01 09:59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明季书画,崇尚的是“宋人笔墨,画以藏境,字以晋帖”为宗。他们在笔墨上,积极倡导“文人画”的艺术修养。认为一位名副其实的书画家,就必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方可“云烟满纸,丘壑自营”,从而达到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为什么不少明贤之士,喜学宋人书画?因“宋四家”(苏黄米蔡),皆以晋人笔墨风骨为宗,不仅注重文人笔墨的书卷气,更以诗文修养养画中之境。东坡居士曾论书曰:“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又言:“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位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苏大学子论书颇“一针见血”,认为书法必须具备“神、气、骨、肉、血”,若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内含没有“精气神”,也就谈不上“有骨、有肉、有血”,而是通体苍白,毫无生气可言。古人对于书法,就有形象的比喻:“先立、再行、后跑”。也就是苏学士所说的,学书法,必须先练好正书(楷),再学行草。如果连正书都不会写,而写行草。就好像未读过老庄文章,而敢狂放虚言,那将是贻笑大方。林散之先生曾言:“六十方作草”,也就是告诫学书者,先写好正书,到六十写草也不迟。这些古今名人所总结出的学书经验,当为后学者所谨记。到了明末时,山河已是岌岌可危。但依旧出了如黄道周、倪元璐、“青藤白阳”、项墨林、董其昌、陈继儒等一代大家。而其中的陈继儒,是集“书画、诗文、收藏、著述”等身的一位明末大家。

集“书画、诗文、收藏、著述”等身的明代大儒陈眉公_副本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人,诸生。明末著名的书画家、收藏家、文学家。不喜科举制度,遂绝意仕途。隐居小昆山,后居小佘山。能书通画工诗善文,长于山水,尤精写梅。笔致超逸,意趣萧疏,颇具宋元古法。个性散淡,尤倡导文人画,重画家内含修养,认为“画境在诗外”,此方可“登堂入室”。喜交吴中名士,著述宏富。曾建庙祀乡贤二陆(西晋文士陆机、陆云),乞取四方名花,广植堂前。曰:“我贫,以此娱二先生”,故名“乞花场”,以此对二贤敬重和追念。父亡后,其移居“东佘山”,并在山上筑“东佘山居”,设有“顽仙庐、来仪堂、晚香堂、一拂轩”等。内堂颇淡雅宁静,用来写字作画,蓄存古籍善本、名迹古画。眉公写梅精逸,直逼古人。所制梅品多小帧册页,颇入收藏疋玩之兴。山水少敷色,多写水墨云山,颇具生活意趣。一生书法最喜苏大学士、米元章二公,临摹浸淫时日也最久。虽眉公骨子里诚服二公,然在笔墨的运用上,只是融会贯通,取二公笔墨内涵之“精气神”。因而,在风格笔墨的灵动上,更具妙然风韵。传其曾收藏过颜鲁公《朱巨川告身》真迹宝卷,幸喜之余,遂命其斋为“宝颜堂”。眉公东佘山内还藏有苏东坡《风雨竹碑》、米元章《甘露一品石碑》、黄山谷《此君轩碑》及朱熹《耕云钓月碑》等。闲时常常观赏临摹,对宋诸贤笔墨内含了然于胸。看得出,眉公对宋贤诸家书法从骨子里喜欢。为了探秘古人绘画笔墨,另藏有元倪云林《鸿雁柏舟图》、王叔明《阜斋图》、赵松雪《高逸图》、梅道人《竹筿图》等。对同时代的画家,眉公也十分珍视,主为取长补短,观赏学习。画品有黄道周、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等诸公宝墨。

这幅陈继儒《红梅喜鹊图》(见图),绢本设色,尺寸93.5×46.3厘米。画面清风散淡,构图平中生险,颇具古奥之气。疏淡梅枝清润穿行,点点红梅,吐气寒放。两只写意喜鹊,上下依偎,顾盼有致,颇具动感。有句曰:“檐前喜报登科早,春帖红书第一花。”句写得喜庆吉祥。画作于“戊辰三月”,也就是崇祯元年(1628),是眉公为其词友清瑜所画,应该算得上是眉公晚年所制的上品佳作。画中意趣,洋溢着“文人画”的铮铮傲骨,内含笔致让人如臻梦境。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