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记录、交流思想以及承载语言的工具,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标志。中国成系统的文字自甲骨文始,经过金、篆、隶、草、楷、行等字体与书体的变化演进,正是开启文明、弘扬教化的过程。我们用楷书树立“心正则笔正”的做人准则,用行书展现天人合一的中和之美,用狂草的奔放诠释心灵自由的人文情怀……回望书法发展史,从浩如烟海的书法名帖中,从立于名山大川间的摩崖碑刻中,从悬挂于名胜古迹的匾额楹联中,总会深刻地体会到中国人用书法抒怀、以垂丽天之象的人书合一之境界。
书品与人品
刘熙载《艺概》云:“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里超出技法层面,将书法与书写者的心性、修养结合起来。的确,书法是书法家心理轨迹的外在流露及生命哲学的具象思考。可以说,书法就是做人。中国人自古以家国情怀为重,历代很多书法家在国家危亡关头,不断演绎着“临大节而不可夺”的感人故事。
唐朝书法家颜真卿,在安禄山起兵叛唐、河北望风降贼的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固守平原孤城,成为守卫大唐天下的一面旗帜。他的书法也有着忠臣义士、正色立朝的壮美气象,形成书品与人品的高度统一,成为历代学习书法的楷范。
而在楷书上能与颜鲁公齐名的就是柳公权。柳公权为人正直,敢于谏言。《唐书》中有这样的记载:骄奢放纵、刚愎自用的唐穆宗一直喜欢柳公权的书法,有次他向柳公权询问用笔之法,柳公权答“心正则笔正”,穆宗听后色变,知道柳公权是在以笔法来进谏。足见柳公权刚正不阿的品格。
南宋抗金名将岳飞,虽不以书法名世,但后人有感于岳飞精忠报国之心,从其书迹中集出“还我河山”四字,制成匾额,悬挂于岳飞庙前,以示景仰。陷害忠良的奸臣秦桧,投降敌人,卖国求荣,纵然书法写得再好,也落下千古骂名,被世人唾弃。可见,以爱国大节为标准衡量书法价值已是中国人心中的永恒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