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河南布雕画大师:传女不传男 拒绝商业化

河南布雕画大师:传女不传男 拒绝商业化

2012-04-26 08:55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制图画、选布料、烙铁烙、熨斗熨……这看似裁缝的活计,郑铁桥已做了近30年。如今,“传女不传男,不收徒、不办校、不商业化”,郑铁桥依然坚持走“非常之路”,继续着自己的布雕画生涯。

郑铁桥,原名郑镇怀,因崇拜中国著名画家郑板桥而改名郑铁桥。不同的是,郑板桥用竹笔作画,郑铁桥用烙铁作画。

“布雕画就是用特制烙铁在布上通过勾、擦、点、皴等手法雕刻各种图案。”郑铁桥一边介绍,一边用通电的烙铁给一幅熊猫图作最后的润色。“一般一幅作品需要1到2个月,工序很复杂。”

几道工序后,一只栩栩如生的熊猫呈现眼前。记者伸手摸了摸画中的熊猫颈部,“毛茸茸”的。郑铁桥说,他发明的布雕画就是将中国画的神韵和浮雕的立体感融为一体,“远观如国画,形神兼备;近摸如浮雕,凹凸有致。”

为静心作画,这位布雕画大师特意将工作室设在顶楼。陈设上的简单朴素,似乎与其作品被外国大使称为“世界文化艺术奇迹”并不相称:两张陈旧的办公桌、一柜各色布料、一箱奖杯和证书。但是,这里的每一块长布、每一个烙铁,每一桶碎布都见证了他不寻常的历程。

早在20余年前,郑铁桥便走上了自己的“非常路”。家族世代为农的他,不仅放弃农活和小生意,还花尽家产从事创作,甚至向亲友借钱来研究布雕画。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迷恋上了布雕画,当时村里不少人都说我是不务正业的懒汉。”郑铁桥说,“我当初改名完全是想借郑板桥来勉励身陷困惑的自己,因为当时面临诸多技术难题,误解只是其中之一。”

事实证明,郑铁桥的“非常路”走对了,一幅耗时3年创作的《清明上河图》让他一炮走红,一幅《八十七神仙卷》让他饮誉海内外。

在传承方面,郑铁桥又作了一个不寻常的决定:“传女不传男”。儿子走了“寻常路”,上高中、考大学;女儿郑汝静继承了他的“衣钵”。如今,郑汝静基本可以“出师”了。

尽管生意供不应求、订单猛增,郑铁桥也已年届半百,他却不愿意收徒、不愿意办培训班。

“布雕画不像烙画、麦秆画等那么简单,往往一个简单的图案,就需要多种布料多种手法多种烙铁变换着,才能做出艺术效果。”郑铁桥解释说,“我不想收徒,是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浮躁,学这个就想着卖钱,把粗制滥造的作品拿到市场上去。”

郑铁桥亦不愿意走批量生产的商业化道路,担心毁了声誉、砸了牌子,“我认为每一件东西都有它的艺术价值、收藏价值,而不仅仅是为了卖钱。”

郑铁桥打算下一步将创作镜头对准国外,悉尼歌剧院、巴黎圣母院、蒙娜丽莎画像等,将“走进”他的布雕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