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徐子林:中国艺术基金的集体症候

徐子林:中国艺术基金的集体症候

2012-05-04 10:09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如果世界上有两种逻辑,一种是逻辑,另一种就是中国逻辑。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都开始相信一个故事:只要找到一个题材,挖掘出亮点,然后通过专家评估、市场运作等一系列动作,就能以一个更高的,甚至离谱的价格卖出。在中国必然能出现下一个接盘人,即使现在还不知道这个人在哪!但这个有钱的傻逼一定会出现,在未来的某个时刻,这个傻逼化妆成成功的企业家、煤老板、温州人……象圣诞老人那样背着一大袋钞票,从没有烟囱的窗户里爬进来,收走那些垃圾项目……

推销这套中国特色逻辑理论的人现在很忙很吃得开,他们走到哪里都是人群中的焦点,因为他们可以点石成金、指鹿为马,有着化腐朽为神奇的能量;他们有着广泛的人脉资源,是连接资本和实体(艺术圈)的桥梁。他们深黯圈中秘密和游戏潜规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信仰,就是钱可以搞定一切。当凡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的时候,这意味着一切都成为交易,道德和信誉也可以用金钱来度量。我心如刀割地看着这个在金钱围剿下快速沦陷的中国社会:人们开始毫不掩饰地当众宣布自己喜欢钱,这是一种姿态说明自己拥有一个务实的价值观。铜臭味不再是贬义词,而是大家都共同迷恋的香水味道。四处弥漫着金钱气味的中国艺术界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观呢!用八仙过海来形容显得人气不旺没有腔调,而最直观和贴切的描述就是一台艺术界轰轰烈烈的“春晚”,嘹亮的主题曲则是“向钱进……向钱进……”。

一则神话引发的投机狂潮

对于欧洲艺术基金的缘起和发展坊间有几个颇为一致的传说,其中1974年的①英国铁路养老基金是大家最为津津乐道的。我要强调几个数字:②基金总量的5%(4000万英镑约合1亿美元)、周期25年、2400件艺术品、1986—1989年、平均年收益率为20.1%。将总基金的5%用于投资艺术品,说明高回报就意味着高风险,所以只能用5%来投资;周期25年说明是长线投资,而25年的周期可以确保项目在运行期内有机会经历一次艺术品交易的低谷和高潮期;2400件艺术品的总量,平均每件仅1.67万英镑约合4.17万美元,说明收藏品类繁杂,以古董杂项为主;1986—1989年,较长的投资周期让投资者荣幸地等到了艺术品交易最火爆的时段,基金会的投资获得超额的回报,比如1979年以52万英镑购进的一盏玻璃油灯在1988年以210万英镑售出,9年间价格翻了两番以上(但是2004年这盏玻璃油灯仅拍出260万英镑,16年仅上涨24%,这至少说明好的运气不是谁都可以碰上);平均年收益率为20.1%,这个数字来源于89年的一次拍卖,当年以340万英镑购进的25件艺术品以3520万英镑成功拍出,14年的平均年收益率为20.1%,扣除通胀等因素则为11.9%。这仍然业绩骄人,但我们不能忽视这只是其中非常突出的交易个案,我们还要看看基金的总体收益:据统计该艺术品投资组合的平均年收益率约为13.1%,这实际上并不算高。当我们看到业绩较高的数字背后,一定不要忽视那些远远低于平均值,甚至大幅度亏损的艺术品收购案。

这样一个普通的并不算成功的投资案例被中国机构投机者浓缩成一个神话:艺术品投资抗风险系数超过房地产、股票;投资回报极高(平均年回报20%以上);中国的实力和国际地位越来越高,所以稀缺资源只涨不会跌;操盘手很关键,选对操盘手就是稳赚不赔;这是有钱人的生意,让有钱的人更有钱;中国艺术品火爆的市场能稳定10年左右。

这些充满中国特色、中国逻辑的理论在街头巷尾四处流窜,曾经炒房发财的人相信,哪些曾经不相信炒房能发财的人也开始相信。于是中国全民鬼吹灯的时代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了。这是一个族群的悲哀,也是一个没有信仰和道德底线的国家的悲哀。

 

快速赚钱的渴望与榜样的力量

如今在中国,超过3年周期的艺术基金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人们渴望快速回报,越快越好。多快才是快!这取决于胆量,首先你得敢想,然后敢于拍胸脯说只会提前决不延期。说得也是,在今天的中国,三年以后的事情谁说的清,反过来就是现在说什么都行。从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到国际大银行的艺术品投资部门再到英国美术基金(FineArtFund),艺术基金的封闭周期已经被佐证为从25年到10年再到3年,收益率也从8-12%到20%再到59%,这些稀缺的个案被无限的放大,大到让人们相信,下一个这么好的狗屎运一定会落在自己头上,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③据用益信托网的统计,2011年三季度发行的16只艺术品信托中,只有5只期限超过2年,平均期限为2.21年)。

把一批作品放置两三年以后就一定能把价格翻个一番卖出!这就是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金融化的命题。这个命题带有假设和预期的属性,所以“增信”成了关键,但这难不倒聪明的机构投机者;还要在学术上建立理论依据;再分析大的经济环境和趋势加以佐证;接着就是粉饰财务数据,无须做假,只需要运用财技进行技术性处理就好了,所谓一个硬币两个面,就看你需要展示那个面了。

目前中国市面上有两种类型的艺术品基金:一是有限合伙型,二是信托型。有限合伙型的艺术品基金都是投资型;而信托型基金分为融资型、投资型两类(其中融资类的信托基金我把它列为抵押贷款,属于过桥贷款性质,即使贷出的资金仍用作艺术品投资,我认为也不能将之视为艺术基金)。

一支艺术基金的形成需要三个步骤,募集资金、资产购进(建仓)、资产出售(增值套现)。众多涉及艺术品基金的公司都表示艺术基金的发行和资金的募集并不难,因为大家深信中国有花不完的钱,有大量民间闲置资金正在寻找投资渠道。而将困难的焦点放在了资产建仓上。这的确是个难题,同样这也是本文关注的焦点之一。负责破解这个难题的有两大门派武功,一个是金融派,擅长数据分析,除了不懂艺术其它什么都懂,对阿拉伯数字、各种曲线图可以分析的头头是道,引进各种指数、涨跌区间、市场分析模块等数字化的标准来运作艺术基金;另一个是艺术派,开口必谈学术和艺术史,声称能发现历史中被严重低估的艺术大家和重要作品,或者能慧眼识英才,一眼看出谁谁将来必火,一定能进入艺术史等等。当然最厉害的是将两大门派武功杂糅为一体的,他们既懂点金融常识又知道一些艺术知识的,这类人现在特别火也特别忙,在艺术界大谈艺术品必须金融化的时代趋势,在金融证券行业畅谈艺术江湖中的名人轶事、慧眼捡漏、一夜暴富的传奇。这类人就是现在大家共同期盼的武林高手:艺术基金操盘手,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们人多面广,他们能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好的作品,他们能把最烂的作品卖出最高的价格……但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这么多才华还不喜欢自己单干,不喜欢闷声发大财,他得喜欢奉献自己傲人的才华和骄人的业绩,为那些出钱购买基金的人鞍前马后、日夜操劳,为别人赚大钱而自己赚点佣金和工资就行。现在艺术品基金行业这类人才特别稀缺,抛开专业水平不谈,就这种高尚的境界和操守在中国当下也是难得一见的稀缺资源!

善于数据分析的金融人士很快发现国际艺术基金的资产组合规律3:3:2:2,即古代艺术、古典大师作品、近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这一投资组合可以说抓住了艺术领域里的投资热点和趋势,并有效规避了风险。可是这一规律在中国遇到麻烦,相对于欧洲艺术品市场的传承有序,中国在近百年间就经历多次毁灭性的浩劫,再加上中国古代文献惜墨如金,对艺术品的描述虚的象个屁一样,根本抓不住要害。如今作假的人特别敬业且天资甚高,所以假古董防不胜防,中国专家学者发誓赌咒保证说的话也不敢全信,在钱面前,什么昧良心的话都有人敢说。于是在购买渠道上再锁定大型拍卖行合作,增加防范系数。实际上中国目前的艺术基金公司和拍卖行大多关系甚好,称兄道弟,甚至就是一家人,比如保利公司就进行一揽子业务,这让大家开始异常不安起来,基金资产买进、卖出时通过拍卖公司则被收取30%佣金,加上最初的基金发行渠道成本、基金管理费、资产保管费、保险费等约合20%,这表明两年内艺术资产翻一番只能保本,如果再加上两年同期银行利率、通货膨胀因素和承诺给投资者的保底收益,意味着一件100万的作品经过两年后必须卖到250-300万才能勉强满足各利益方的需求。如果按照西方经济学观点,一个生意如果有20%的利润就值得投资,50%就值得冒险,100%就值得犯罪。我不敢想像有150%利润的生意意味着什么……而且有银行、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拍卖行共同参与……这里面会发生多少故事呢……你懂得!

这就是中国逻辑,一个逻辑之外的逻辑。

 

丧心病狂的透支未来等于拒绝未来

艺术基金乃至虚拟经济的表面荣光是基于对未来的超额透支,那些企图利用金融杠杆加速发展的企业,最终发现累到吐血也不过是养活了金融中介和银行,而自己则惨死在远离梦想的滩头。当然金融、财经杂志天天讲述很多励志的成功故事,比如谷歌和推特,让人们坚信自己的狗屎运奇好无比,从而忽视这些成功企业周围满目疮痍的失败同行,这些家伙总是被说成一群不走运的倒霉蛋。

艺术行业需要有大量的资金进入,当然也需要有繁荣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但是这都基于一个前提,购买是因为热爱是为了收藏。这和一年前的中国房地产一样,全民炒房的结果就是房屋空置,房价高企,需要的人买不起,泡沫经济盛行,人心浮躁。在一个正常的市场中,没有什么产品的价格能只涨不跌,房子和艺术品也同样,比如一个例子是④1989到1991年,巴黎国家银行(BanqueNationaledeParis)投资2200万美元,购买16幅法国及意大利的绘画及素描作品。然而7年之后,该银行出售这套投资组合的艺术品,最终的成交总额比购买时还少了800万美元。此外,纽约大通银行也曾发行过一支价值为3亿美元的艺术品基金,MorganGrenfell发售过一支2500万美元的艺术品投资基金,日本ItomanMortgageCorporation曾投资5.2亿美元购买了7300件包括雷诺阿等西方现代主义及印象派的绘画作品,然而,这三家公司投资的基金都以严重亏损告结。

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也曾经购买了不少来自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但是英国铁路养老基金会的入市,虽然导致这几类艺术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但与此同时,许多收藏者却认为,他们再也买不起这几类艺术品了。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陆续抛售自己收藏的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并且打算把资金投入到其他种类的艺术品上。其结果是,这几类艺术品的交易行情很快开始出现衰退迹象。而这种衰退又使得相当一部分收藏者对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望而却步、持币观望。而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相对于西方和欧洲收藏者而言,境况和30年前的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部落艺术品一样,开始进入不购进只抛售的阶段。在未来的数年里,中国艺术品在海外的收藏市场会越发艰难。

实际上专注于古典或古代艺术的艺术基金对艺术行业的损害仅限于艺术品市场,而那些针对在世艺术家甚至是年轻艺术家的艺术基金,损害的却是艺术的创作生态,这是对艺术家的未来更为严重透支和摧残。

虽然艺术家无须清高地远离商业,但是在和商业结合或进入艺术市场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必须坚持从自身的艺术出发,否则你很快就会迷失在充满诱惑的商业大潮中,甚至你就是艺术基金的一粒黄豆,炒了两年等基金退市以后就剩下你在裸游。艺术基金可以不断地挑选艺术家,可以大浪淘沙。但是艺术家则不行,首先艺术是艺术家一辈子的职业,用一生的职业去和只有两年周期的艺术基金合作,其结果往往会让你输掉一辈子。令人欣慰的是一些成熟的艺术家果断地拒绝了艺术基金抛来的橄榄枝,显然放弃橄榄枝同样需要勇气。艺术家、艺术行业都迫切需要多种形式的善意的赞助机制,其中资金的支持尤为重要,而中国在艺术赞助方面乏善可陈,对艺术赞助的回报不应局限在现实利益上,那种源自精神和历史责任的回报才是更高境界的回报。

正是现实过于现实,艺术家才需要坚守理想、负重前行!要感谢那些欣赏你、给予你支持的每一位朋友,因为有了他们,艺术家才能走的更远,离理想更近。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