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画家中,能称得上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其实并不多了。传统的文人画家在诗书画三方面造诣皆很高。他们往往先是在书法印章上有深厚功力,继而作画,在绘画风格上体现了诗书画的内在联系。若据此推想,尹石先生当如此评说。在心有所思、情有所动的时候,他能够用才情并茂的旧体诗词来抒发,真是难能可贵。他有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力,精于写意花鸟画,尤其是画墨竹有“江南一竹”的美誉。按照传统文人画的审美标准,诗书画三者结合来品评鉴赏尹石先生的绘画艺术,方能识得其艺术创作精髓所在。
唐代白居易《画竹歌》:“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诗人以七言绝句描述画家的风竹画,诗中有画意,画中有诗情。尹石先生画竹的姿态很多,晴雨风霜烟云各具神采,其中所画风竹,让人真切感受到白居易诗中境界:竹枝因风得势,枝叶离披,犹如飞凤展翅,叶梢飞白,显出翻转之势。真实刻画出竹子在临风摇曳的情状,潇洒婆娑的情意跃然纸上。迎风而舞、披雪带霜、烟云笼罩诸多情状,为尹石先生的画竹增添了无尽的诗情画意,营造出画家匠心独具的意境氛围。
文人画的花鸟题材比较集中,“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的竹子是其中之一,得到画家的偏爱。“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诗歌、书法、绘画三者一脉相通,在抒发性情上是一致的。因为需要直抒胸臆,所以摒弃过于精细刻画方法,寻找类似竹子那样造型简练的描写对象,画家把握了对象生长规律,在抒发心性时容易达到“下笔纵横,更无凝滞”的境界。文人画重人品、才情、思想,弱化造型的写实性、色彩的丰富性,强化造型的意象性、笔墨程式性、书写性,重视诗书画三种形式的综合。
文人画家不满足局限于细枝末节地去求得“应物象形”,而是追求物我交融,身与物化。“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它独不见人,嗒然忘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苏轼《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画竹三首》)文同身与竹化的创作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画家身与竹化,画出象外之意。画家赋予竹子人格化内涵,将其比作君子,表现对象的内在气质,作为画家人格精神的象征和寓意。尹石先生写竹即有自拟意味,寄其文采风流、清高自赏的文人风度。
尹石先生继承了传统花鸟画的美学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鲜活的生命意识,象征性的思维,“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笔墨挥洒是画家审美情感的外化,往往不称“画”而称“写”,是人格理想的寄托,创作主体的感情色彩借助物象的生物特性得到生发。由于创作主体自身修养阅历的差异,客观物象某些特性被赋予不同的审美价值,比如同是画风竹,在特定条件下的风竹状态给予创作主体以特殊的灵感,风竹在画家的笔下超越了自己某种普通生物特性而具有了人格象征的意义。在画竹史上,有金农“竹里清风竹外声,风吹不断少尘生,此间干净无多地,只许高僧领鹤行。”的境界,也有郑板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境界,两种不同的审美内涵,超越了物象自身的属性,寄托了画家各自的审美理想。不以造型的准确度为价值标准,而是借助描绘客观对象达到某种氛围境界的营造,以此为意趣而创作的花鸟画艺术形象,表现着创作主体对客体对象的感悟以及主体的性格气质。尹石先生的写意花鸟画追求的是“书卷气”、“雅气”、“清气”等格调,是创作主体学问修养、性格气质的流露,表现出怡情悦性的超脱和趣味,比如他所画的风竹正是这样的境界。
尹石先生画竹属于水墨写意一类。在画竹史上,“有以淡墨挥扫,整整斜斜,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多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宣和画谱·墨竹叙论》)水墨枯木竹石,大抵始于唐代,至北宋文同、苏轼有较大的发展;元代墨竹风行一时,有赵孟頫、李衎、高克恭、柯九思、吴镇、管道昇、倪瓒等,元人画竹的美学理想讲求“写胸中逸气”,“岂复较其似与非”,但元代画竹还比较规整;至明清更向奔放潇洒发展。尹石先生的画法借鉴了传统画竹名家的墨竹画法,有的取其形态之意,有的取其笔墨之意,加以吸纳整合而形成自己笔墨程式。构图笔墨灵活多变,或梳风拂云,或傲雪凌霜,或疏朗清润,或深厚朴茂,游戏三昧,各抒性灵。
尹石先生画墨竹写生与立意并重。注重写生,达到形神兼备;又注重新的意境,注重意象造型、画面意韵的构思;笔精墨妙,气象雄壮,形成苍苍莽莽的独特风格。传统的写生方法侧重于对描绘对象的精心观察。文同“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郑板桥画竹经验:“江馆清新,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尹石先生所居金陵虎踞关,临近清凉山龚贤故居,常去竹林漫步耳濡目染风声竹影,在自然造化中获得蒙养。竹子的自然形态变化丰富多彩,特定氛围下又有独特的意境情趣。符合郑板桥所言:“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自然之竹的神彩气韵与画家主观情意相结合,尹石先生如此创作出充满自然生机与诗情画意的墨竹画。具体来看,竹与竹、枝与叶的粗细搭配、高矮布列,疏密安排,富有和谐的节奏感,是经过取舍、组织后的艺术表现。基于写生观察,尹石先生画竹,生动多姿,季节的风晴雨露,曲尽生意,富有形式美感。以墨笔画竹,繁茂的枝叶,向背、俯仰、翻转、荣枯各具姿态,枝干挺立峭拔,穿插有致,竹叶参差错落有致,强调枝叶前后虚实的透视关系。整个画面充满生生不息的活力,姿势矫健而风韵潇洒;显得清影婆娑,意境苍茫,有潇洒出尘之致。
尹石先生的画法继承传统而自出新意。其出竿、伸枝、布叶,均笔笔有法而又不拘于法。以圆劲之笔法画竿,以秀挺之笔法写枝。画竹叶运用笔线之宽窄直曲,发挥其书法特长,轻松自然撇出,体现出竹叶之正侧向背、俯仰翻转。以墨之浓淡、笔线之疏密变化,表现竹林前后空间关系。运笔熟练简洁,造型生意昂然,别有一番清新爽朗的神韵浮现于画幅之中。
他的写意墨竹画法,正是遵循着文人画的法度,注重“常理”,注重书法笔意,意在写“胸中盘郁”,并追求清新的画面效果。强调书法的韵味的同时,又能够做到形神兼备,笔墨灵活,气势雄厚。画法出于自然,不失法度;画法从书法中来,用笔潇洒风流。“写竹还与八法通”(元代赵孟頫)“写竹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凡踢枝当用行书法为之”。(柯九思《竹谱》)前人的经验,无疑是尹石先生创作最好的笔法借鉴。竹叶造型,以“个”字或“介”字作程式化排列。竹叶一笔一笔的撇捺法,有力而含蓄,茂密厚实。笔画之中,有起有收,有实有虚。笔飞墨舞,灵活运用,有起伏跌宕之势。如果没有熟练的书法笔墨功力,是难以达到的。
书法家多爱画兰竹紫藤一类的题材,一是造型简练,二是枝叶藤蔓最可见作者的书法线条功力。用笔线条墨色形成丰富的变化,笔线中有抗鼎的骨力蕴涵其中,墨色中有干湿浓淡分寸的把握,还有画家的笔性在里面,所以说笔墨语言的内容是极为丰富的,透露出画家的功力与修养。尹石先生深厚的书法篆刻功力无疑是他绘画创作最为坚实的基础,在他的作品里,我们看到了笔墨语言表现的张力。造型的精确是其次的,笔墨的意味与形象的意味,画家的性情与画面的境界,才是更为重要的。
“清风十里不染尘,顶天立地见精神”,“石含太古水云气,竹带半天风雨声”,“战退云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天地茫茫见精神”。尹石先生画竹所题诗句,显示出他的诗歌才情,显示出他的画作不同寻常的境界格调,那份风流、那份潇洒,那种清淡、那种高雅,俨然传统文人才子式的风格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