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以戏入画以画品戏 读关良《晴雯补裘》(图)

以戏入画以画品戏 读关良《晴雯补裘》(图)

2012-05-17 09:58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关良《晴雯补裘》设色纸本立轴95.5×72cm 

关良《晴雯补裘》设色纸本立轴95.5×72cm

关良先生是中国近现代画坛上一位不可或缺的大师,他最早将西方现代派的绘画理念引入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之中,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戏剧人物画,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关良先生最初专学西洋画,后转向水墨戏曲人物画。关良的彩墨戏剧人物画独树一帜,最见风格,影响最大。他的画作通过剧中人的情感,努力开发民族个性,包括阳刚和光明的一面。关良对西方的艺术是改造,有所取舍,并统一于自身对中国文化的继承上。关良,从中国戏曲的肩膀上开步走,用重、拙、辣而非一波三折的传统用笔改造了西画的线条,写出了强烈的民族精神。

晴雯补裘是是红楼梦里的典故。宝玉有一条孔雀毛的大裘被烧坏了,很心疼。但是府中上下数晴雯的手艺最好,只有她会用刺绣让大裘回复原状。宝玉便请晴雯去帮他把衣服绣好。虽然晴雯当时染上风寒,但还是帮宝玉把衣服绣好了,可是却因此病得更重,后来不幸病亡。此幅《晴雯补裘》良公再现了晴雯补裘,宝玉在侧提灯照明的情景。李天马补题“补裘撕扇逞精神,清白心胸鄙袭人。多少晴雯崇拜者,欲从画里唤真真。茅盾题红楼梦补裘,亦然同志得良公乡兄此图,属为补题。庚申夏五,李天马南宁旅次。”

 

良公笔下的京剧人物惟妙惟肖,不是因为细节的刻意描绘,恰恰相反,他把一切不必要的场面与道具统统删除,保留下最具特色、最能够表达主题思想的部分,再以中国画的笔墨,适当地融入西洋绘画的结构形式,表现出创作者独特的审美思想和笔墨情趣,很像是戏剧舞台上刹那定格。这与他本人的兴趣是不可分割的。特别是中国古典主义小说巅峰造极之作《红楼梦》被无数的戏剧表演艺术家演绎得魅力十足。关良痴迷于戏剧,对中国许多地方戏剧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且还能够自拉自唱。戏剧的熏陶和启示使他能够抓住舞台上最精彩的瞬间,把握其中的神韵。

此幅《晴雯补裘》良公用极简的用笔,质朴平易,极富笔趣,不拘泥对象的解剖、透视和比例,而是以夸张、变形的手法传神写照,人物情态天真而幽默,尤其是眼神刻画最见功力,眼睛瞳孔用浓墨点醒极传神。画中的晴雯、宝玉皆以戏剧人物造型为基础,不加修饰,甚至带有孩童画的稚拙;笔势笔趣力求质朴平易、凝重自然;笔墨变化多端。特别是宝玉的“看”、“瞟”、“盯”、“瞄”等眼神,捕捉到位,人物情态惟妙惟肖、纯真幽默。他画戏曲人物主要是画戏曲人物出场时由动入静的一刹那。他的戏曲人物画有很好的人性体现,他的画美于戏,洗净了市井油滑气息,在不上程度上赋予清爽素逸之风神,天韵流溢,抒人性之曼妙,有回味无穷的妍丽简畅。

“笔墨”是关良绘画的“灵魂”。他说:“中国绘画,历来讲究用笔用墨。这是组成画面的最基本的东西,也是画家认真研究的艺术手段。”“我的用‘线’自有我的特点,绘事上的许多常见、娴熟的技法如圆润、流畅、刚劲、挺拔并不为我所取。古人有云:‘笔意贵留’,我从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需要出发,寥寥数笔,若不经心,迟滞、迂缓,艰涩、游疑,或浓或淡,彩墨多掺杂不清,水分常溢于形外,疑似‘信手涂鸦’,实乃‘惨淡经营’。”此幅《晴雯补裘》采用管形的线条,用高低起伏、浓淡等变化,注重表现力,不为“线”而“线”,而是结合京剧人物造型、色相构成画面的艺术语言。在赋色上明朗富于感情,国画里常在淡墨中抹点淡彩,浓墨中加几笔重色,墨色浑然一体,淡墨短线的技法呈现出一股稚趣,给人以强烈的印象。关良遵循着六法中的“骨法用笔”,笔势笔趣力求质朴、凝重、自然,甚至带点孩童画的稚嫩味,多为中锋用笔,具有洒脱雅味,酣畅生动。

值得一提的是此幅《晴雯补裘》是关良作品中罕见的大尺幅作品,尺寸达95.5×72cm。上款人亦然应为贺亦然,为中共八大代表。历任中共宜山、玉林、柳州地委第一书记,广西省委常委、农村工作部部长,广西省文教委员会主任,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和钱松嵒、宋文治、李苦禅、程十发、关良等一众画家交往密切,收藏颇丰。

良公的作品代表了中国画最高的写意精神,他始终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创作准则,从戏曲人物画完成其筚路蓝缕的初创过程,到臻于得心应手、出神入化的化境,关良以毕生的不懈努力,开辟了中国绘画的一条新路。苦禅先生曾评价说“良公的画法叫得意忘形。”关良在改造中西绘画上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但由于流传未广,尚未被画坛内外重视。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