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中国艺术品市场 “有系无体”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艺术品市场 “有系无体”问题值得重视

2012-05-17 10:47 文章来源:新浪收藏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在经历了几轮规模拓展之后,市场体系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种发展在很多情况下还属于一种市场自发行为或是自组织行为。然而,建立在市场体系基础之上的市场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发育一直进展缓慢,以至于我们可以称之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的“有系无体”态势。作为一种重要新兴文化产业市场,在国家大战略构图中出现这种发展倒挂是不应该的,但面对现实,我们有更多的反思与思考。可以说,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中国艺术品市场已呈现出勃然的发展态势,市场规模、参与人群以及影响力都在大幅度地攀升。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拓展工作,不断探索并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已成为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一个急迫的课题。

一、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的发展与发育取得了初步成绩

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目前主要包括:私下交易市场、民间市场、画廊、拍卖、博览会、网上交易及文交所等不同的市场交易体系与形式,但发展的很不均衡。具体来讲,发展的主要态势是:

1、画廊作为一级市场发展较快,但市场地位未确立。在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一级市场——画廊和二级市场——拍卖行相互配合、协调发展,有效地促进了艺术品市场的整体发展。中国艺术品市场经历了上世纪50年代的公私合营及“文革”后,进入了极度萎缩的冷寂时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存有与文房用品一起混营的荣宝斋、朵云轩等少量国营店铺,以及负责征集文物和文物外销的国营文物商店。20世纪80年代,全国大中型城市尤其是沿海开放和旅游城市,出现了经营商品画和装饰画的中小型画廊。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全面复苏,来自澳大利亚的布朗·华莱士于1991年开设了北京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画廊——红门画廊。目前,画廊业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目前画廊与拍卖这两级市场的关系在中国内地却倒挂了。拍卖行不仅取代了画廊的功能,甚至还相互挤压。

2、自产自销式的私下交易规模很大。艺术家自产自销的现象随着收藏队伍的一天天壮大,越来越普遍。

3、拍卖行快速发展但缺少规范。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日益火爆,各地的拍卖行犹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红火的拍卖行却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

4、网上交易正在成为一种趋势。网上交易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而逐步兴起的,艺术品网上交易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得到孕育发展的。成立于2000年嘉德在线将艺术品与电子商务结合的模式,成为中国艺术品网上交易的先驱之一。艺术品网上交易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网上画廊,即在互联网上建立虚拟的画廊,进行线上线下互动交易。如伦敦“萨奇画廊”、中国画收藏网、沈学仁画廊网等。(2)在互联网门户平台上藏家出售单件或以单件为单位的藏品组合,如很多类似于艺术超市的网站。如博宝网、盛世收藏网等。(3)在互联网门户平台上设立店面进行网上交易,如在淘宝或拍拍上设置开办店舖。(4)网上拍卖,如嘉德在线等。(5)其他形式,如艺术家个人或藏家以互联网作为工具,进行点对点或一对多的联络与展示而形成的交易。如艺术家或藏家自己开办的展示空间等。艺术品网上交易走向平台化交易已是大势所趋。

5、文交所式的平台化交易创新新有亮点但不成熟。文交所仅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市场交易形式,对推动市场的社会化、大众化具有积极作用,不能把个别交易所自身出现的问题和操作层面的问题放大为战略性或方向性的问题,更不可将其视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及其资本市场发展的唯一出口与未来。

6、民间市场历史悠久有待规范与显化。除画廊、拍卖行和艺术家自产自销等交易方式外,艺术品交易还有一种历史悠久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民间市场”。这种交易在地下秘密进行,不像画廊、拍卖行那样透明,可以说是一种私密的艺术品交易方式。

二、中国艺术品市场“有系无体”问题突出

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管理体系目前基本形成了国家宣传与出版部门、文化主管部门、艺术教育及管理部门与机构、中国文联、轻工业管理系统及全国工商联古玩行业等六个不同的市场管理体系。但在当下,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多头管理,缺乏主导,几乎造成了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缺失与空白,从而使艺术品市场更多地依赖民间的力量演进,面对行业发展中的问题,由于缺乏共识及相应的体制支撑,管理部门大多采取回避而不是正视与建设性的态度,导致问题及其负面效应的长期积淀,严重地制约与阻碍了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规模扩张并未拉动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发育的根本改观,中国艺术品市场“抗风险”的能力未能从根本上强化。前些年,火爆发展的局势虽然曾一度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了繁荣盛世,却也遗留下了不少令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与市场相配套的体系和机制发育畸形与不完善,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隐患。对于一个体系不健全、机制未建立的市场,我们不可预测;同样,一个体系不健全、机制未建立的市场也很难渴求其健康与快速的发展。在这样的认识之下,中国艺术品市场体系及机制的建设备受关注,并且逐步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特别是战略支撑体系、政策法规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财税支撑体系、信息支撑体系、制度创新支撑体系、人才培育支撑体系及画廊与拍卖行运行机制等不仅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与深入前行的一个重要前提,同时也增加了人们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现实的市场需求使“小众收藏”越来越普遍化的趋势,个性化收藏越来越多地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这不仅带动了市场需求,进一步推升了收藏品的价格,并已成为推动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也导致中国艺术品市场交易制度也在发生悄然的变化,私下交易、民间市场、画廊、拍卖、博览会、网上交易及文交所等不同交易体系,在新的技术与条件下的作用下,正在进行新的整合,特别是信息技术、新媒体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资本对接结合,正在改变着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业态。

当前市场向纵深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都是在缺乏研究的盲目状态下所发生的。老的思想、方法、理念等无法适应新的发展形势。可以说,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的缺乏使整个产业缺乏正确的导向力量。没有系统、科学的研究,便没有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有效拓展,大家都是在一窝蜂的同质化竞争,使市场乱上添乱。因此,必须加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理论研究及拓展能力,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中介机构健康发展。

加强对市场工作的领导,整合并统一管理,强化对市场的导向,完善行业组织与管理,建设功能强大的市场体系是构建并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的根本,进一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转型,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强大动力。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建立管理体制与体系的基本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进步,必须紧紧围绕体制机制与政策等发掘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市场、资本及科技的有效需求,优化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有效供给、以“规范发展、加大投入、创新体制、构建体系、提升能力、构建体系、聚合队伍”为总体要求,以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跨越发展和引领支撑现代艺术经济发展能力与水平显著提升为主要目标,创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新思路,加快构建新型的艺术市场创新的体系。

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的基本架构,概括的说主要分为三个层面:“政府——行业组织——市场”。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的发展中,最为核心的问题是行业组织发展缓慢,政府部门更多时候是用管理与发展群众文化的理念,而不是用市场及产业化的理念去发展与管理艺术品市场。艺术品市场行业管理的缺位,导致政府的管理职能不能落实,市场管理定位不清晰。表现在市场上就是自律、监督与诚信管理的缺失,阻碍市场发展的瓶颈问题长期得不到化解。

加强对市场工作的领导,整合并统一管理,强化对市场的导向,完善行业组织与管理,建设功能强大的市场体系是构建并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管理体制的根本,进一步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的不断转型,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与强大动力。

四、中国艺术品市场建立管理体制与体系路径与措施

要进一步明确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和重点,切实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创新方向和重点的调整。为此,应认真研究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创新模式的价值及其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的独立价值就是其创新价值的体现,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是打造了公信、公开、公正、公平的四公平台原则,使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成为一种可能;二是交易平台的建立与建设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发展打开了大门,也为社会资金与大众投资艺术品提供了通道;三是文化艺术资产化推动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架构提供了平台与标示;四是不断规范有序的市场与支撑体系,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五是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为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投资的退出机制打下了基础,从而进一步提高流动性,降低流动性差、交易时间成本高等问题,使艺术资源的投资价值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六是在提升关注度的前提下,对市场运营的规律与知识的教育与培训,防止了流通过程中的欺诈行为。可以说,文化艺术资产证券化价值与理念的出现,会不断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规范化与程序化的轨道,产生积极的示范作用。

此外,社会化、大众化、资本化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一个大的发展方向,而文化艺术资产的证券化是这一发展趋向的一个重要通道。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资本市场的兴起与发展则是转型的重要动力之一,当下,正是市场发育发展的关键窗口期,包括体制与业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是至关重要的。资本化与大众化也是重要的战略方向,而艺术品资产的份额化交易正是处在这一交叉点上,其规模的拓展一方面壮大了资本市场的规模;另一方面,广大投资者的参与也使大众化进程有了一条清晰而有活力的通道。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虽然刚刚开始,但其战略作用会越发显现。今后一段时间,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是推动市场发展与转型的重要力量,而其资源的资产化则是核心。近几年以来,不断地兴起了以信托模式交易为中心的艺术品信托或以艺术品资产产权合约份额化为中心的艺术品产权类证券化交易。事实上,这二者都是中国艺术品资本市场发展的一种形态与结果,也是艺术品资产不断转化为金融资产的一种手段与现象,其实质是艺术品这种艺术资产正在逐步地成为一种金融资源与金融资产。随着过程的展开,艺术品资产将成为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中的重要的资产配置标的。同时,艺术品资产也将成为金融机构进行信用评级及资产定价的一种标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是对现行艺术品市场交易的一种创新,其资金和专业门槛较低、投资周期较短、流通性较强,这些特点能让更多人有机会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

我们知道,资本的理性构建能力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及相关政府部门的关注、引导与支撑是中国文化艺术资产交易形式不断创新并上新台阶的一种重要的支撑。

2、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方式与服务方式的转变。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迅速向现代市场经济的新格局转变,市场管理体制、市场体系、经营管理观念等都处于变革与构建的过程中,艺术品市场热点、焦点的增多,矛盾与问题的沉积,使立法问题逐步浮出水面。

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的基础与土壤就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得以发展的根基。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很多的问题。国家一直没有出台有关艺术品机构运营的法规,使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任意发展、自生自灭的状态。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混乱、无序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法律制度建设的滞后。其次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主体发育与体系建设问题。

此外,发展的服务标准及规范也值得强调。无论是拍卖行还是画廊,其服务的对象是艺术家、收藏家和投资者,应秉承保真无假、诚信经营的服务理念与标准。

3、实现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与管理机制的创新。体制体系、法制法规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关键点。体制体系是筋骨,法制法规则是保障。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有利于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实施,而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规范作指引。目前,我国没有对中国艺术品市场予以国家立法,地方性的中国艺术品市场条例也很少出台,规范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动的主要规章几乎还是空白。通过梳理并加强地方中国艺术品市场法规工作,对中国艺术品市场条例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是立法工作重要的突破口。3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而中国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几乎陷入“想管管不了”、“管也管不好”的两难境地。因此,当前急需有一部既能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基本概念、立法目的、基本原则、适用范围、责任承担、责任范围、承担方式和管理机构、管理方式等问题做出全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规定,又能涵盖和指导中国艺术品市场活动全部内容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基本法。我国应尽快制定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艺术品市场法》,使其成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艺术促进法》基础上的第一部国家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实施管理的基本法,这将有利于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

当前,我国已经颁布了一些有关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但这与市场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在目前已有的涉及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法律法规中还存在不少缺陷。在现行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的行政规章中,不仅对艺术品在产权界定、交易行为、违规处分等原则方面缺乏调整力度,而且对政府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宏观规划、组织协调等管理方面也缺少具有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完善中国艺术品市场立法体系也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内在与外在需求发展的需要。随着国运的增强、文化影响力的提升及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艺术品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中国艺术品交易量与规模的迅速增长,再加上资本市场的进入和来自国际艺术品市场的冲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法律问题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法制环境不仅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繁荣发展的关键,更是其成熟的真正标志。

4、通过建立中国艺术品市场理论体系,推动积极架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管理体系与市场体系的建立。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研究重批评轻建设。中国艺术品市场需要批评,批评的力量会不断矫正艺术品市场在经营与发展中的问题,使之更加规范与成熟。因此,当下的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是重视批评的。然而,过度重视批评导致眼下的艺术批评基本上是千篇一律,大多被应景式的喝彩和捧场所代替,缺乏个性与时代特征。因此,艺术品市场仅仅重视批评是不够的,尤其是市场现在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候,艺术品市场不需要太多的指手画脚、品头论足,而需要踏踏实实地去建设。

此外,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重感性轻理性的问题也很突出。艺术品市场研究的结果往往来源于一种不经过大脑思考就轻率做出的感性判断,而非来源于对市场理性的分析和透彻的了解。以拍卖业为例,中国的拍卖业经过了十几年的发展与实践,但是,很少有人把这些实践和经验,以及创新的做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地研究,如对拍卖市场的管理、拍卖价格的形成、拍卖当事人的心理、拍品的创新领域、拍卖与廉政、中国拍卖的规律和特点等问题进行研究,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拍卖理论。

目前,研究界对艺术品市场与其说是在研究,不如说是在进行一种阐述,阐述市场中的总体特征和功能,描述市场参与群体的特征,而对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却没有具体的描述,通过观察与搜查资料、电脑统计应用分析所得来的量化研究和量化标准。可以说。描述性的调查研究只是结论性研究的一种,只是在对艺术品市场的现象、特征进行描述过后所下的一种不痛不痒的定论,不能解决艺术品市场中实际问题。因此,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更需要量化研究。

实证性研究即主张从经验入手,采用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分析的手段,对市场现象的研究达到精细化的水平,其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通过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这些方法固然可以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但是,对于艺术品市场纷繁复杂的乱象来说,这种实证性研究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且缺乏权威、统一的指导性,容易忽略市场研究中的特殊性与个性。况且,现实需要理论的指导,否则实践会依然无序而混乱。

面对艺术品市场每一个环节几乎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市场研究者往往把目光或研究重点聚集在对具体问题、某些细节的研究与分析上。如此,研究者对艺术品市场的研究基本上形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只有对市场进行宏观、全局性的研究、认识与把握,弄清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才能对具体环节的问题有所突破。

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不成熟性及缺乏理论的支撑与运作的规范,导致市场的环境处在恶化状态,不少投身于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参与者将这种游戏化的怪象当成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一种特性与规律,这不仅在更大与更深的层面误导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更有碍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话语权的建构。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