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上好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

上好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

2012-05-28 11:19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在纷飞的离愁之中,一个个热闹的毕业展陆续开幕。4年的辛勤与沉淀,让这些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毕业生铆足了劲要为自己大学的最后日子浓墨重彩地画上最后一笔,作为他们告别母校的郑重方式。5月22日,湖北美术学院的毕业展也在这个“毕业季”闪亮登场。今年的毕业展有何看点?毕业生们将何去何从?记者带着对毕业展的种种期待,采访了湖北美院副院长陈孟昕。

记者:今年湖北美院是以什么样的展览形式来呈现毕业展的?

陈孟昕(以下简称陈):今年是湖北美院迁入新校区以后,第一次在新校区举办毕业作品展。由于新校区的美术馆还在筹建中,今年我们将以各系为单位,自行“出招”布置展览。新校区里,每个系都有一个展厅,所以从展览效果来看非常不错。整个校区洋溢着毕业的气息,毕业展分两阶段展出:第一阶段为“全面开花”,以各系为单位展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展览;第二阶段为优秀作品展。在第一阶段展览结束后,我们将选出优秀作品在老校区美术馆进行再次展出。老校区的美术馆在市区,每年去老校区美术馆看毕业展的人总是络绎不绝,看毕业展已经成为武汉市民每年的习惯,所以我们想延续这种氛围。

毕业展也许是很多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展览,第一次被社会所认知。所以我一直主张:学生的毕业作品一定要在严肃的展览馆里举办。毕业创作是要求更高的课程,这不是一个纯粹的展览,是4年课程的最高潮。学生必须得经过这样一个过程:从生活、学习、创作、再把自己的创作呈现在美术馆大厅,才算是一个完整的美术培养过程,学生的创作才算完整。

记者:一年一度的毕业展成为近期艺术界一道别样的风景,各个艺术院校的学子们闪耀着各自最纯真、最独特的光芒。您觉得湖北美院的2012毕业展较往届、较其他院校,有哪些特点?

陈:每个时代、每个时期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他们接受的东西,都有明显的差异。他们这代人表现出的东西给我感觉很丰富。这代年轻人有他们独有的追求、独有的观念,有很多反映生活的,也有画观念的,有的揉和了构成元素,也有的注重传统基本功,有的吸收了现代观念,也有的是个人修养的反映。从展览情况来看,这一届的学生比往年更多了些探索,尤其在形式上。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校多元开放的学术氛围,只有这样的学术氛围,才有可能呈现这样一个丰富的面貌。往往某个地区出现了一个权威风格之后,这个地区的人就容易受权威风格的影响。实际上,风格面貌形成的同时,也是一种无形的限制,限制了大家创作的自由度。我们看到湖北美院的教育没有让学生受到限制,充分发挥出了他们个人的创造力和内心情感,真实地反映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以呈现出了一个很多元的面貌,这是可喜的。

从作品本身而言,我觉得很多研究生的作品完全可以直接去参加全国美展。我们过去也有过这样的先例,研究生的毕业作品直接参加了全国美展并且获奖。我觉得本科的学生应该是从“无法到有法”的训练,他们应该学会一种对艺术的表达方法。但对于研究生而言,应该是“我有我法”,要寻找自己的语言,贴近自己心灵的表达。也许到博士以后再回到“无法”,达到一种自由的表达的境界。

记者:毕业作品代表着一个艺术家在青年阶段的艺术水准,因此,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正因如此,每当毕业展,总有不少的藏家、画廊经纪人游走在各类艺术院校的毕业展中,试图找到未来艺术市场的新星。您是怎么看毕业生与市场对接的关系?

陈:现在画廊等艺术经营机构常常在一个艺术家的学校阶段,试图慧眼找到未来艺术市场中的那匹“千里马”。当然,学生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也受到锻炼,受到检验。因为市场是无情的,艺术市场如果选择了你,更多地是关注你的艺术潜力,看到你的一些未来的发展。如果你经得起市场的检验 ,那将来进入社会以后,无论是个人生存也好,对自己艺术品质的锤炼也好,都是有益的。

记者:最后,请您给毕业生提一些建议。

陈:站在毕业展的现场,总让人心生感慨:此处即将结束,其实一切又将在彼处开始。待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那才是真正检验自己的地方。对青年学子们来说,每一处都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想告诉学生们,毕业只是一个阶段,我很欣赏哈佛大学校长的一句话,他说:“大学不是单纯地学一门技术、一门知识,在大学所受到的环境影响会影响其一生。”当今社会发展得很快,在学校养成一个主动学习的习惯,这是最大的收获。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