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五环石景山附近的中铁建设大厦18层,是北京汉唐艺术品交易所营业场地。作为北京首家艺术品交易所的汉唐艺术品交易所于2011年8月营业,艺术品份额发售时盛况空前,但好景不长。
开业仅两个多月,“38号文”便出台,汉唐交易所于2011年11月22日正式停牌。随着汉唐交易所“无限期”停牌,两个多月前动辄十万百万元申购的投资者,陷入一场维权战中。
“正常涨跌我都不怕,但怕有关部门不承认这种交易模式。”投资者张先生忧心忡忡地对记者说。
张先生是众多在文化艺术品交易所进行投资的人士之一,而现在他们热衷的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可能面临着被关停。
2011年11月2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38号文),开始清理整顿包括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大宗商品中的远期交易等内容的交易所。
而在此后召开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工作会议暨部际联席会议上,包括文交所在内的国内各类交易所被列为清理整顿对象。联席会议召集人、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明确各省级政府为实施清理整顿和规范市场的责任主体,并须于6月30日前完成各项工作的指令。至此,文交所的清理整顿工作终于有了明确的时间表。
在整顿期限将近的时候,文交所面临着怎样的考验,它的未来发展之路在何方?
■“博傻”游戏不能继续
2012年1月,天津文交所首批上市的两个交易份额品种标的艺术品露面。之前名不见经传的山水画——《黄河咆哮》和《燕塞秋》这两份艺术品份额一上线交易,即遭爆炒。两个月内,最高涨幅超过17倍,交易所也收获暴利。
而此后,天津先后多次修改交易规则限制投机,导致暴涨的产品急转直下,后面进场的人损失惨重后大呼“上当”,表示“击鼓传花”式的游戏“玩不起”。
据了解,所谓“份额化交易”,是将一件艺术品拆分为若干份额,使得投资者可以在交易平台上交易这些份额。天津文交所将这种模式发挥到极致,将艺术品标的物拆分成若干份为1元等额单位,具有不限制参与人数、T+0式连续交易、涨跌幅度大的特点,如此低门槛、高投机的交易方式让投资者趋之若鹜。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创意研究院执行院长魏鹏举将其称为“博傻”游戏。
在魏鹏举看来,文交所的出现是一个非常有中国特色的现象,有其创新的价值。“它很好地实现了艺术品市场和资本的对接;同时,也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者参与到艺术品的交易当中——传统的拍卖中,小企业者是无法参与的。”魏鹏举对本报记者说。
但魏鹏举更看到了其中的问题。“由于操之过急,行动缺乏有效的管控,所以出现了泛滥和投资过热,泡沫化严重等问题。”魏鹏举说。
在魏鹏举看来,“份额化交易”是模仿股市,但问题在于股市对应的是企业,企业是一个生产性、增值性的主体,可以不断创造价值。而艺术品只是消费性的增值。“在这一方面,我们缺乏深入的研究。”魏鹏举说。
比如,按照天津的模式,400万的画作,每份一块钱,就可以分成400万份,每份一块钱,“这其中涉及了非法集资的模糊地带。”魏鹏举说。
按照魏鹏举的观点,任何创新的东西它肯定有潜在的风险,尤其是具体到文化产业更是如此,“文化产业就是高风险的产业,再加上金融业又是高风险产业,两个高风险的产业碰在一起那是成倍级的风险。”魏鹏举说。
“市场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38号文给市场降温,对于避免各地在文交所问题上的盲动情绪,有积极作用。”北京文化产权交易所筹备组办公室负责人彭中天坦言。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文交所本身的“乱”和“滥”确已到了危及新兴行业如何健康发展的地步。若要发展强大,并发挥其对经济建设的积极作用,外界的监管固然重要,行业的自我反省也不可或缺。
■向大文化产权交易迈进
记者了解到,针对整顿期限将近,许多文交所纷纷寻求改变,寻找适合自己的方式,如天津文交所正在酝酿新的股权变更,国有资产可能控股天津文交所。
对此,彭中天也指出,国企在公众心目中信誉度相对高些,这也是心理暗示作用。但文交所今后的发展关键并不在于由谁控股,而在于是否符合社会发展需求,这取决于文交所的商业模式和产品设计。
在众多的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文交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未来文交所要形成自我发展、盈利、造血功能完善,并推动区域经济和文化发展,如果缺失这些能力,难以取得大规模发展。但整顿并不是否定,只是进行规范和提升,并把边界划清。
对文交所未来的发展,魏鹏举建议,“份额化交易”在规范的基础上还可以存在,存在的基础是要有符合艺术品投资规律的制度设计,要和传统的艺术品市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艺术品的推出首先要由画廊或者拍卖公司来评估和确定;
其次,要完善退出机制,退出要回到传统的艺术品市场上,让份额的持有者获得收益,这样,投资者就会变得理性。
“文交所要做的另一件事,就是将文化资源进行知识产权性的包装,结合一些具体的文化开发项目,在文交所进行交易,实现文化和资本的结合。”魏鹏举特别强调说。
在魏鹏举看来,文交所不能局限于一些热点的艺术品投资领域的交易,而应该立足于大文化的概念,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推动文化和资本的对接,实现两者的双赢。
按照魏鹏举的设想,是让文交所向大文化产权交易迈进,也就是在进行文化类知识产权的交易,文化性产品的保护性开发的同时,涉及电影、动漫,文化旅游业的开发等各个方面。
总之,在魏鹏举的构想里,文交所要生存,首先要积极转型。一个方面是注意发展一些成熟的产权交易业务,比如文化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文化资产交易。此外,还要拓展一些属于文交所特有的新的业务,开拓一些新的文化产权交易的模式,比如,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这种特色资源和资本市场进行对接,将是大有作为的,也是利国利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