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2年春拍拍卖现场
作为艺术市场后起之秀的中国,如今已经日益发展成为拍卖行业的超级大国。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在形形色色的数据中,还透露出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在拍卖行业,中国内地已经成为香港地区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据报道,2011年的艺术市场统计数据进一步确认了中国在国际艺术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中国2011年的艺术品拍卖总额占全球拍卖的41.4%,而像毕加索这样的西方拍场明星,也为张大千、齐白石所赶超。与之前的统计方法一样,这些“振奋人心”的数据来自拍卖,而不包括画廊等其他市场成分的营业额。中国拍卖行发展极其迅速,根据法国拍卖行业权威机构的报告,世界十大拍卖行中,中国拍卖行不下5个;二十大拍卖行中,来自中国的拍卖行有10家。
这是一喜,然而喜中带忧。
香港之所以会成为仅次于纽约和伦敦的世界第三大拍卖市场,其优势在于低税率、零关税,良好的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这些都堪称是吸引买家的磁石。而且特区政府致力于当地商业环境的治理与发展,2008年取消了葡萄酒关税,以推动香港成为全球葡萄酒拍卖市场上的领军人物。其他的因素可以暂且不提,但是关税与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恐怕是内地拍卖行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都无法企及的。然而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内地拍卖行的业绩都可以与香港形成竞争之势,那么这其中的奥妙在哪里呢?
日前,中国内地艺术市场上可谓“税”声一片,提供艺术品运输服务的公司被海关请去协助调查,拍卖行也被召去开会。原本艺术品买卖所涉及的进出口关税与拍卖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拍卖行和运输公司手中无疑掌握着客户名单与相关信息,也就是查税的线索。业内的紧张气氛,说明拍卖行在客户逃税的过程中或许也扮演了不太光彩的角色。例如拍卖行为了拓展业务,在全球范围内征集拍品,征集来的拍品又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呢?运输公司是否在其中提供了所谓“专业的服务”?进口名义是艺术品,还是私人物品或者小额贸易?如果拍品最终流拍,没有形成交易倒也罢了;一旦拍出,税务又是如何料理的呢?
也许这一连串的问题,可以部分地通过“保税区”或者“保税仓库”得到解决。经海关批准,允许外国货物不办理进出口手续即可连续长期储存的区域就是保税区,具有“保税仓储、出口加工、转口贸易”三大功能,享受“免证、免税、保税”政策,实行“境内关外”的运作方式。听起来对拍卖行而言是很理想的储藏海外征集拍品的场所。然而拍卖行这些年发展迅速,作为理所应当的配套设施的保税区,却没有明显的增长,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所有拍品都已经实打实地缴纳过关税了吗?然而这种猜测在海关统计的实际缴纳的艺术品进口关税数值面前不堪一击。
回过头来再看内地拍卖行与香港竞争的“实力”,也许并不那么实在。经由拍卖行实现的涉及进出口的艺术品买卖,如果其中绝大部分都按照正规的程序来操作,那么光鲜的年度业绩统计数据,恐怕要大打折扣,而日前已经成为老大难的“拒付”问题,也会更加严重。提到“税”,业内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中国税率太高,即便是今年实行6%的关税,综合税率也要在25%上下,高门槛肯定会影响到艺术品的流通。虽然高税率并不是偷税漏税的借口,但必定会让市场的发展受到限制,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有市场稳步增长,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提升,才能够保证税收的稳步增加。从国家到艺术市场里的每一分子,都是同一链条上环环相扣的利益共同体,长期来看,共荣共损。
在经济社会里,“税”永远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前有法国歌星因不满税率过高而改换瑞士国籍,后有当代艺术家翠西·艾敏打算为避税而离开英国;英国一度传出修改税法,限制捐献艺术品的抵税比例,各大艺术机构均纷纷担忧富豪们为博物馆添砖加瓦的意愿受挫;年初欧盟要求德国提高艺术品税率,文化部长立刻表示忧虑此举对文化事业的冲击和影响。不难看出,“税”不光牵涉个人,也牵涉社会各个层面。如今中国内地的拍卖行正经历着一场“税”的考验,期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理清税务虽然必要,但只在一时,而出台合理的艺术品税收政策,才是长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