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为给孩子过一个特别的“六一”,西安市民王女士特地请了一天假,起了个大早和孩子一起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可当他们10点左右来到博物馆大门口,才发现夏日炎炎下领票的队伍早已排到了大门外的小寨东路上,看情形怎么也有百八十人。“只好慢慢往前蹭着,孩子就想来,不排也没办法”,王女士言出无奈。
自2008年3月向公众免费开放,陕西历史博物馆让众多百姓游客享受到了免费的公共文化服务。然而,在“免费不免票”的机制下,大摆“长蛇阵”的现象屡见不鲜。几年来,媒体报道、网民呼吁,但这一问题未见改观。记者就此进行了再调查。
民声:散客只能排长队
“逛历博排长队,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了,哪次去不得往门口排很长时间,排得头昏眼花,等轮到你进门了,咋还有精力去逛哩。”市民焦先生告诉记者,他一共参观过三次陕西历史博物馆,每次的经历中都装满了烈日炙烤和疲劳。
网友“叫蝈蝈”说,每次有朋友来,他都会带去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但是免费开放之后,他反而不推荐朋友去了,每次排队领票,都因为队伍太长、等待时间太久而中途放弃。后来尝试在网上订票,却发现个人订票业务尚未开放,“订票系统只对团体开放”。
体验:不排队另有门道
6月1日,记者去历史博物馆实地体验。上午10:05,夏日开始“猛烈”,领票的队伍已蔓延至门外的人行道上,迂回曲折,目测长度超百米,除去临近领票口有约10米的遮阳棚,其余的游客全部曝晒于炎炎烈日之下,而在这群队伍中不乏孩子和老人的身影,还有一位残障人士拄着双拐等候在队伍中间。
记者看到,领票口总共有四个窗口开放,其中只有一号二号两个是散客领票窗口,绝大多数游客在此排队;三号窗口是特殊展览售票口,售卖大唐遗珍展览门票,票价20元/人,买票的人稀少;四号窗口则是团队和特殊人群接待窗口,并无人在此排队。排队全程中,工作人员只出现在领票窗口内和入馆口,馆外并无任何工作人员指导游客到窗口领票。
在日头下烤了20分钟后,记者深感领票太难。于是记者花“20元钱”购买大唐遗珍展览门票时,被告知持此票不仅可以参观大唐遗珍展览,还可直接进博物馆大门参观,省去了“排队领票”之苦。20元就不必排队,不少游客选择了花钱,而另一部分排在前面的游客大呼:“博物馆此举太不公平”。
回应:别都挤在周末逛
6月4日,陕西历史博物馆相关票务人员向记者解释,该馆每天限制接待散客量为4000人。网上预约只针对团体,主要是保证外地游客参观。散客游览必须排队到窗口领票,所以场馆门口时常出现排队现象。
就网上订票已开通四年,为何仍不能面向个人开放的问题,该工作人员表示:“不开通个人订票业务是博物馆的规定。况且,陕西历史博物馆因为一直处于超饱和状态,即使开通个人网上订票平台,依旧不能缓解排长队的现象”。并称:“排长队在所难免,还得游客自己注意,别都挤在周末逛历博。”
质疑:安全控制量是多大?
每日发放4000张个人门票,并向旅行社、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发放2000张团体门票,历博每日接待总游客的上限总人数为6000人。这是参照其他同级别历史博物馆的上限以及专家对历博承受能力和避免文物遭到破坏的评估而得出的具体数字,也是出于使参观人员分流、控制参观人数过多、防止文物遭受破坏的三方面考虑,采取“免费不免票”的措施,要求所有散客都必须持身份证排队取票。这是历博的解释。但记者百思不得其解,如果说博物馆确有散客4000人的这么一个安全控制量的话,那么,那些花额外的钱就能走捷径入馆的游客们,还属于这4000个名额之内吗?陕西历史博物馆外联科工作人员对此问题并未回应。随后,记者又提出了掏钱免排是否有失公平的问题,陕西历史博物馆外联科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坚称:“掏钱买票当然直接进馆,何来不公平之说”。
不少游客认为,陕西历史博物馆对排队游客的人文关怀少了一些。
借鉴:多替游客想办法
据了解,2009年11月,陕西历史博物馆与上海、南京、河南、湖北、浙江、辽宁、湖南等地的8所博物馆,被确定为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国家级博物馆,成为我国最高级别的博物馆之一。记者发现,各地博物馆日均接待游客量不低于5000人次,但“排长队”的现象大都存在于免费之初。目前,各地博物馆均已面向大众开通网上、电话、短信等多种平台方便游客订票。
上海博物馆对于酷暑中排队的参观者,提供免费借用遮阳伞,并相应调低饮水饮料的销售价格。
湖北省博物馆采取短信预约的方式每天发放约千张门票,预约游客可直接从团体游客入口进馆,缓解正门散客入口的压力。
湖南省博物馆还安排引导员和宣传员,引导员现场发票并在票面标注参观时间,游客可按时间分批进入,宣传人员将馆藏资料派发至游客手上,以方便游客提早做游览规划。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这样既可合理分流客源又能提高游览速度,有效地控制了“人多爆棚”。
别人可以这样做,那么我们呢?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西安的窗口,也是陕西的窗口。在这扇窗口跟前,少一点排队现象,多一份人文关怀,这也许是所有去过或者即将要去历博的市民一致的心声。记者关荣刘洋
评论:熟视,不可以麻木
每每乘车路过陕西历史博物馆门前,看到那炎炎烈日下、凛冽寒风中排队的长龙,心中难免五味杂陈。第一反应是,这里咋就不能实现个人也可网上订票呢?如果可以实现网上订票,多少人要少受多少罪啊!
仔细想想,排队在国人生活里是再常见不过的现象。住院生孩子排队,银行取存款排队、买火车票排队,超市购物刷卡排队,甚至人生走到了尽头在殡仪馆火化也要排队。呜呼哀哉,人啊人,从生到死几乎每个环节都与“排队”有关。所幸的是,种种排队现象,在不断减少,那些一时无法消除的排队现象的地方也多了一份人文关怀。
2010年去上海看世博会,那排队的人群可谓人山人海,可大家伙儿并不发火。世博会配备了遮阳的凉棚,配备了直饮水,秩序井然,游客也就少了一份烦躁。西安火车站年年春运排队,一度旅客意见很大。我们看到,铁路方面后来采取了网上预订车票、在大学设立售票网点、开通农民工绿色购票通道等措施,大大方便了旅客购票。尤其在火车站广场设立西安名优小吃大棚便民餐厅,更是让旅客暖心。时下,面对百姓期盼,西安的许多医院都可网上挂号,许多银行都有了排号机,排队之苦,大为减轻,百姓怨言大为减少。由此看来,排队现象通过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努力,是可以化解和缓解的。
时下,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兴起,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北京、上海、湖南、湖北等地都曾就博物馆排队现象采取了一些措施,也取得明显的效果,说明技术不是问题。有人说,关键是看相关部门、相关单位有没有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愿不愿出“组合拳”攻克难关。怕就怕将熟视无睹变为麻木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