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中国山水画学习路径分析

中国山水画学习路径分析

2012-06-11 10:34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rd,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学习的过程就是逐步提高自我绘画能力的过程,其中涉及很多的因素。首先便是学习路径的选择问题。当代艺术环境的复杂性,使得摆在我们面前有多条不同的学习路径(对此的详细分析见我的另文《当代中国画基础学习分析》,载于《美术报》第956期)。下文仅就传统的学习路径进行解读。

古人总结出中国画学习可分为四个阶段进行:一、略知笔墨性情;二、规矩初备;三、神、理少知;四、求变化。先师言简意赅,后学者往往摸不着头脑,这四阶段具体说来,其实是一个依理而行的完整过程,缺一不可,而先后次序也井然有序、不可更替。第一阶段主要针对中国画的结体手法(笔墨),学习如何感性地认知它们。在此期间,学习者可以参照临本或“明师”(明白画理的老师)的示范稿练习如何组构笔墨。需要注意,此时的学习不宜组构太复杂的体格,否则贪多必失。学习重点在于感应不同运笔方式形成的浓淡枯湿,及这些笔墨变化与体格的组构关系(见图1、图2)。第二阶段主要学习结体的规矩,也包含运笔运墨的方式。这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基础打得好不好全在于此。中国山水画的主导学习科目是“树石法”,当学好树、石的组构规律后,再用这些画理去解读宋、元、明、清的名画就会大有收获(图3,图4)。第三阶段是第二阶段的升华,主要是体会、领悟画中的精妙处。那么何谓“精妙处”?当代一些理论家在解析中国画的“妙”时,往往说得玄而又玄,让读者如坠云里。但是,作为画家,应该很明确就能识别出画面的“妙”处,因为这些“妙”最后一定会归实于笔墨上。说到底,“精妙处”指的就是笔墨精微到不可思议的地步。因此,培养自己观察名作的精微之处以及体察用笔用墨的精微之道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在这个过场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两个问题。一是对经典作品的妙处能察而不能做,那是技法生疏、力不从心的问题,可通过增加学习时间联系基本功而逐步解决。二是对其妙处不能察,那就是认识问题,认识问题只有从提高认识入手。针对此问题的学习可以从某家某派入手,首先对固定风格或固定画派进行深入体会,而后再推而广之,推移到其他的名家之作上,进行广泛研究。最后是第四阶段的求变问题,有了前三阶段的学习,最后阶段的要求变化就会有很充实的“法”、“理”依托,不至于走上邪道。这也是历代大师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提倡从传统入手进行学习的重要原因。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