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市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虽然我们很难断定当代市场的活跃对于艺术家的创作是好还是坏,但如何权衡学术和市场,正是目前很多年轻艺术家所面临的两难。对此日本当代艺术鬼才村上隆大声地说出了现今艺术市场中最现实的问题,他对艺术品的评判标准是:能否经得起拍卖市场等流通市场的考验,作品出现在流通市场时,可否创造数十倍、数百倍的价值。
这对收藏者而言也是一种启发,目前正值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家崛起之时,他们的成长性与投资价值非常值得关注。选定一个收藏对象的时候,除了看作品本身,还要看这个艺术家本身是否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看他的市场号召力。
艺术与市场双轨并行
赵利平:近几年许老师的雕塑作品每年都有15%-30%的增幅,要维系这样的市场号召力,是否需要做一系列的推广活动?你每一次展览都非常特别,比如首创在公交站亭和高速公路打海报,这次《翡之随想》又办得跟车展一样,不知道一次成功的办展对你的市场推动有多大?
许鸿飞:我每一次的展览,包括海报、画册的设计,都汇聚了很多朋友的集体智慧。我想既然办展览,就应该让多一些人知道。好像这次《翡之随想》,艺术品本身已经是最高档的奢侈品,而翡翠又是一种比较名贵的宝石,一件翡翠雕塑的价值,都可以买几部豪车了,所以办成车展或是珠宝展的规格都不为过。展览办得好,作品有人喜欢、有市场价值,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即市场回报我们,我们再回报给社会。事实上,市场也是一直推动着艺术家的发展,艺术家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认可。
徐锦熹:我觉得办展览最重要的是突出艺术家本身和作品,如果可以让作品跟观看的人沟通,那就是最棒的。如果艺术家没有上进心、不勤快,那么他也没什么作品可出;如果他有作品,但是总是想着要赚钱,作品可能不会发展得很好,因为推动力不同。艺术家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而且不会轻易动摇自己的想法,但又乐意倾听朋友的意见。
宋伟光:在当下的消费时代,一个艺术家的成功,更需要艺术与市场的双轨并行,两者维系在一个平衡点上。市场的作用就在于利用艺术家的艺术传播,因为当下的艺术语境,早已远离了庙堂性的文化崇拜,进入到文化消费的领域。许院长的这种艺术态度,就是在文化—消费—市场之间磨合出的艺术价值、艺术真诚。说到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艺术品价值的,是市场价值。特别是现当代文化艺术,市场价值就是决定其艺术价值的参照系。
赵利平:但现在一些艺术家却避谈市场,一味强调纯学术,好像害怕市场沾染了学术的纯洁性。又有一些艺术家一味找市场,认为有钱就能买到知名度、学术地位以及其他艺术所需的一切。
宋伟光:宣传和传播有一个前提,就是软实力。这种软实力也是一种脆弱的实力,就好像一个商标一样,是一种权利,要善加保护、善加宣传、善加推广,然后这个商标才能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品牌。宣传的目的,是要为作品增色。我觉得艺术家应该一手抓学术,一手抓市场,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学术作为先锋部队,市场作为后备军。很多的艺术家只抓了学术,最后学术得不到传播最终被淹没。另外一种艺术家一味抓市场,作品没有说服力,商标的软实力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因此最终也失去了市场。
这一点早在19世纪西方的艺术市场中就开始呈现了,罗丹的成功也正是市场体制下的成功。如果把市场价值上升到形而上的层面来认识的话,它也含有精神市场的因素,即话语权,它是社会价值的认可,最终往往还是以货币形式体现的。艺术观念的转型必然牵扯到当下的社会语境,艺术走向市场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艺术家不能回避它。
艺术品投资收藏如何选择潜力股
赵利平:目前正值中国第二代当代艺术家崛起之时,他们的成长性与投资价值非常值得关注。现在我们知道,选定一个收藏对象的时候,除了看作品本身,还要看这个艺术家本身是否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看他的市场号召力怎么样。
徐锦熹:我们画廊的藏家大部分都是在当地有实力的人,他们都是通过一些艺术中心、广场的展览,看到作品,进而慢慢地了解一名艺术家。香港人就是这样,可能文化修养不是很深,但是遇到一种新鲜事物,就会学习,学习到某种程度之后,才会动手去做、去购买。成熟的收藏家,都是一些真正爱好艺术的人,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是因为看到某位艺术家的作品市场走势好才来购买的。
许鸿飞:很多藏家都愿意收藏有个性的作品,创造性是一个艺术家的价值体现。其次,就是看艺术家本身是否有发展前景。我刚创作“肥女人”的时候,有很多人说这不是主流,是另类,是边缘,但现在主流明显已经接受了“肥女人”。所以收藏家和艺术家一样,都需要具备前瞻性的眼光。
徐锦熹:因为我本身是学金融专业的,所以平常跟别人聊天经常都会谈及股票、楼房等话题。但在我谈起艺术的时候,我会拒绝跟股票扯在一起谈,因为真正购买艺术品的人最终是想要得到一种趣味,一种享受。所以我在推广一件艺术品的时候,介绍的是艺术家本身的名望、能力,谈跟他在一起的感受。这就如同我们考察一只“股票”,最终谈论的都是它背后管理层的能力、诚信等。现在香港的藏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购买艺术品的同时,都会主动了解艺术家的故事。
宋伟光:国外还有画廊专门为艺术家拍纪录片,研究艺术家的生平、价值取向、艺术成因等,以这些东西来作为他的学术支撑。
赵利平:总结一下,艺术品投资收藏如何选择“潜力股”?
宋伟光:首先,所选艺术家应该小有名气。其次,这名艺术家应该获过有代表性的奖,或有作品被重要机构所收藏。第三,他还应该是圈子里比较活跃的人物,在学术和市场上都应该有所表现。这三项准则,不但适用于雕塑界,也同时适用于其他的艺术领域。收藏艺术品,不一定着眼于名家的作品,现在有一些青年人的作品也具有比较高的艺术价值,不能为了趋利而收藏,因为收藏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文化行为。
缅甸公盘“赌石”
翡翠做雕塑材料
赵利平:许老师本周举办的《翡之随想》雕塑作品展,我在现场听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哇”,估计大家都没想到,许老师会舍得启用翡翠这么昂贵的石材作为雕塑材料。我们知道,几乎每一两年,你都会做一次雕塑展,而每次雕塑展,你对作品及其展览形式都有一个严格的要求,就是要有不同,能出新,好像之前去连南在山野间的展览,还有前年亚运会期间和美国黑人雕塑家阿比奥拉·阿基杜拉德的《对话》雕塑展,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对自己到底是怎么要求的?
许鸿飞:挑战自己,更挑战雕塑艺术的限制。每一次展览结束,都会有人来问我下一次的展览会是怎么样的,其实我跟大家一样,都是很期待的。同样的、重复的展览,一般我都不想再展。一个艺术家应该不停地有新东西出来,有新的想法,才能带动起周边的艺术氛围。
赵利平:我知道你为了这次展览前后4次到缅甸公盘竞拍翡翠原石,是怎么想到启用这么昂贵的翡翠来当雕塑材料的?
许鸿飞:当时我的老友林耐拿了一块翡翠,想让我帮忙做一件作品,在此之前我还真不知道翡翠能有这么大的料,所以就来了兴趣,一帮朋友直接杀去缅甸。但去了缅甸才知道,要想得到一块上乘的翡翠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这个全球最大的翡翠原石交易市场,翡翠一摆出来就被上千双眼睛盯住,“赌石”的竞标方式太激烈了。刚开始我一点经验都没有,以为在原价的基础上加价十倍应该没问题吧,没想到别人下了百倍的价都有,所以第一次没买成,第二次才赌到石头,但买的石头都不理想。直到去年,我专门带上玉器专家实地考察,在翡翠拍卖前精确地计算看中的翡翠的平均价值,然后在这个参考值的基础上,再进行心理价位的评估,最终才买到了原石。
雕塑一做出来,我就发现,翡翠跟肥女人简直绝配,翡翠的温润将肥女人的珠圆玉润表现得淋漓尽致。还有一点很奇妙,翡翠雕塑跟青铜等常见材料的雕塑不同的是,作品没完工前,谁也不知道最后的效果怎么样,作品一旦完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每次都有意外的惊喜,而且每件作品都是唯一的。